3月11日,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獨家獲悉,廣東省發改委于近日起草了《關于降低成本提高我省天然氣利用水平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向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南方分公司、中石化天然氣銷售華南分公司、深圳燃氣(集團等征求意見,提出將采取措施降低天然氣利用成本,促使現有天然氣供應主體(主要是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降低價格。意見中提到,省政府領導擬于近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有關問題。
“目前我們還處在征集意見階段,暫時不方便對外透露”。廣東省發改委相關人士回應稱。記者注意到,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就對外表示,“現在天然氣用電的主要問題就是太貴,如果民用天然氣價格能降到每立方米2塊以下,就可以大規模普及開來。”
氣源降價空間有限
記者注意到,2017年12月,廣東省發改委公布“十三五”能源結構調整實施方案,要積極拓展天然氣消費市場、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約280億立方米,年均增長約14.1%,比2015年翻一番。屆時,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的比重要達到11%,這高于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制定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目標。
意見指出,目前廣東省納入政府價格管理的氣源約占全省天然氣消費量的38%。總體來說,廣東除大鵬一期合同氣外的管道氣氣源價格在全國處于較高水平,綜合氣價比北京高約0.30元/立方米、比上海高約0.10元/立方米、比浙江高約0.24元/立方米、比江蘇和山東高約0.38元/立方米。
廣東省發改委方面稱,主要原因一是國家按照“市場凈回值”制定西二線天然氣到各省的門站價格,由于廣東省遠離氣源生產地,門站基準價格最髙;二是中海油定價時,以西二線價格為標桿,參照制定。三是天然氣進入廣東省門站后,有省級、市級和區縣級管網輸送的情況,終端用戶要承受多層輸送費用。此外,廣東省管網建設投資成本較高,省管網毎公里投資約為1434萬元,而上海、浙江、江蘇、山東每公里投資分別約1088萬元、1226萬元、517萬元、22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省天然氣終端用氣價格由氣源價格、省管網管輸費、城市燃氣購銷差價三部分組成。
但根據意見的分析,目前氣源降價空間有限,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天然氣由國家制定基準門站價,中海油(除大鸝項目一期合同氣外)和中石化天然氣參照西二線市場定價。在當前資源供應緊張(特別是冬季中石油重點保障北方用氣)、未能形成充分競爭的情況下,現有氣源價格難以有較大幅度下降;省管網管輸費占終端氣價比例低,未來降低0.1~0.15元/立方米對終端氣價的影響有限,且難以保證將降價傳導到終端用戶。此外,城市燃氣配氣費較高,短期內更是難以理順。
以氣量、氣價定省管網公司股比
記者注意到,廣東省發改委提出下一步重點工作是請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供氣主體大力支持,降低廣東省天然氣利用成本,實現現有接收站對第三方開放,協助理順省天然氣主干管網建設運營機制等問題。文件還提到,請中石油爭取使廣東省天然氣門站價降至2.00元/立方米。
燃氣分析人士彭知軍告訴記者,若最終能做到降價,會進一步刺激增量,利好調峰電廠,但主要在于燃氣公司要降價,而燃氣公司從價格上不見得會積極。
“目前來看是有難度的,中石油各省的門站價是相互參照的,如果光是降低廣東的價格,其他省怎么辦?目前整份文件內容來看,只能說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暫時看不到強制性。”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對此,意見特別提出,對于承諾保障天然氣長期穩定供應和價格便宜的供氣主體(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支持其建設供氣范圍內納入規劃的天然氣電站(分布式能源) 等下游用戶。此外,在省管網公司股比方面,建立以氣量、氣價定股比的調整機制,公司股比原則上每五年調整一次,按前五年各方逬入省管網公司天然氣管網的供氣量總量所占比例及供氣平均價格為測算基準確定各方股比,促逬三大石油公司增加向廣東省天然氣供應量、降低供氣價格。
記者了解到,此前在廣東天然氣管網建設上,手握氣源的中石油曾打算獨立建設面向終端的第二張網。但廣東已明確了“全省一張網”的首要原則,廣東省管網由廣東省天然氣管網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其他主體不得建設主干管網及直接連接下游用戶(城市燃氣公司及終端用戶等)的供氣管道。
2017年6月,廣東省管網公司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省管網公司重組完成,粵電集團、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為股東。“以氣量、氣價為測算基礎,股權比例每五年調整一次,就意味著,以后誰給廣東供氣多、給的價格低,測算后占到省管網公司的股權比例也就會越高。”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廣東省發改委表示,還將促進天然氣接收站對第三方開放,競爭性選擇投資主體建設新的LNG接收站。除此之外,還將在降低省級天然氣主干管網管輸價格、降低城鎮燃氣配氣價格方面采取相關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