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重慶市發改委發布關于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第0944號建議辦理情況的答復函,成渝氫走廊成功運行為商業化推廣奠定基礎。2022年累計運行車次5000余次,累計里程超130萬公里,承運貨物10萬余方、2萬余噸,取得了較好成效。
原文如下:
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
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第0944號建議辦理情況的答復函
九龍坡區代表團:
你團《關于推動我市氫能產業發展的建議》(第0944號)收悉,經與市經濟信息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交通局共同辦理,現答復如下:
氫能作為單位質量能量密度大、來源豐富、儲用靈活高效、零排放的二次能源,已經成為能源和汽車兩大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我市正抓住窗口期,加快推進氫能產業發展。
一、全市氫能產業發展正駛入快車道
一是產業發展政策支持體系正逐步完善。2021年我委會同市級有關部門編制印發了《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產業布局、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市經濟信息委會同市級相關部門印發了《重慶市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重慶市促進汽車產業平穩增長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對加氫站建設運營、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研發、氫能利用技術創新等予以支持的政策。
二是產業發展起步良好。全市發揮長安、慶鈴等整車企業優勢,兩江新區和九龍坡區率先發展,全市氫能產業已初具規模。已成功落地德國博世、國鴻氫能、明天氫能等行業領軍企業。2022年,博世氫動力系統公司生產氫燃料電池發動機450臺,慶鈴汽車公司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151臺,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C385氫能汽車)和上汽紅巖汽車公司(18噸環衛車)均已上市。
三是氫能利用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在兩江新區、九龍坡區等示范區域已建成3座加氫站,長壽供氫母站試驗項目投產運營,渝北區、江北區2座加氫站正在加快建設,萬州橋頭綜合能源站、大足加氫站正在優化建設選址。
四是成渝氫走廊成功運行為商業化推廣奠定基礎。2021年市經濟信息委印發了《加快推動成渝氫走廊建設方案》(2021—2023年),啟動了成渝氫走廊商用車干線運行示范。2022年累計運行車次5000余次,累計里程超130萬公里,承運貨物10萬余方、2萬余噸,取得了較好成效。
雖然我市氫能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短板弱項:一是產業鏈深度融合機制尚未形成,氫能企業布局分散,上下游企業聯系不夠緊密,缺乏集群協作效應,部分環節缺乏龍頭企業支持;二是氫燃料電池技術標準體系尚不完善,氫能及燃料電池產品檢測認證、質量監督、安全監測、標準規范體系等不夠健全,20MP以上高壓氣氫、液氫的管道運輸等尚無相關標準和法律法規;三是氫能整車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氫燃料電池車輛購置成本是同檔純電車3倍、燃油車4倍,用戶考慮經濟效益問題,氫燃料電池車現階段未形成比較優勢,終端客戶接受度低;四是示范推廣力度有待加強,我市雖已開發多款燃料電池整車,涵蓋卡車、專用車、客車、乘用車、觀光車等車型,但由于補貼政策、場景開放以及未進入首批示范城市群等原因,目前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引領示范,受近期政府財政壓力,氫能汽車項目推廣示較為緩慢。
二、加快氫能產業發展的工作安排
一是積極創建國家燃料電池示范運用城市群建設。聯合四川省以“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名義向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爭取支持,力爭將成渝地區納入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范圍,爭取更多的國家資金和政策支持。
二是加快制定完善氫能產業發展政策。進一步優化調整產業準入清單和布局,完善氫能汽車購置、運營獎勵政策,設立市級氫能產業發展基金,提供產業金融保障。
三是加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以干線物流車、市政環衛車、水泥攪拌車等為重點,加快推進我市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穩步提升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全市新能源汽車中的比重。
四是加快完善氫能利用基礎設施。圍繞成渝“氫走廊”,在成渝高速、渝萬高速等高速公路沿線布局建設加氫站,支持成渝“氫走廊”氫能物流車城際示范線運營。鼓勵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企業依托現有加油、加氣站點網絡改擴建加氫設施,建設綜合能源站,率先在九龍坡區、兩江新區等氫能產業集聚區內加快布局一批加氫制氫基礎設施,消除氫能汽車運行制約。
五是以打造國家級氫能產業示范區為切入點,提升全市產業發展能級。聚焦九龍坡區“西部氫谷”等氫能產業發展集中區域,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品研發,提升氫燃料電池整車制造能力,推進鎂基儲氫材料、固態氫儲運、固態加氫站、鎂儲氫燃料電池汽車等氫能及燃料電池創新技術的應用示范,推動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加速集聚高校、研究院所及企業等創新資源,培育示范應用產業集群。
衷心感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此答復函已經我委左永祥主任審簽。對以上答復的意見,請及時通過填寫回執反饋市人大常委會人代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