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家電、家具,被稱為中國出口的“老三樣”,隨著一季度外貿數據的公布,“新三樣”,即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亮眼的出口成績單備受矚目。今晚《對話》的三位嘉賓,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中創新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CEO劉靜瑜、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高紀凡,就分別來自這三個產業。
“新三樣”火了,外貿支柱就變了?NO
李東輝:吉利控股集團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出口增速達到75%以上。
劉靜瑜: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行業。過去積累多年的技術創新,鋰電池是我們中國的一張名片,在全球我們就是第一。
高紀凡:中國的光伏產業連續16年排名全球第一。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 梁明:“新三樣”去年出口額占“老三樣”比重36%,總體規模還是有限的。綠色低碳是長期過程,企業成長空間還很大。
“新三樣”快速增長,只是偶然?NO
李東輝:受益于中國整個產業鏈,包括研發實力不斷提升,我們從各方面長期布局,是開花結果的必然過程。
劉靜瑜:是綜合實力的表現,抓住這一輪增長機會,擴產,產品對應市場需求。在海外已經有十幾年的發展路徑。
高紀凡:中國企業在全球的創新地位、品牌地位不斷提升。“新三樣”快速增長,是必然,是能夠洞察和預判的結果。
電、光、鋰出海,還是只能賣產品?NO
李東輝:產品出口到國外各個國家的同時,我們也為當地技術進步、人才培養和就業創造了相應貢獻,輸出技術和能力。不光是自身新能源電動車產業發展,同時也幫助一些出口國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領先國家。
劉靜瑜:現在也在歐洲建廠,產品出口和在當地建廠,需要具備的能力也不一樣,需要關注的重要事項也不一樣。
高紀凡:2016年就去了東南亞設工廠,在當地生產附加值超過了30%以上,屬于當地國制造的標準。到現在為止,我們以光能為首的中國光伏產業,在美國市場占有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
梁明:光伏產品爆發,核心競爭力遠超以往。出口不光產品,也有技術出口、能力出口、生產方式出口,所以空間還非常大。“新三樣”隨著結構變化,由中國產、世界銷,可能變成全球產、全球銷。
“新三樣”出口,還得靠價格優勢?NO
李東輝:產品的溢價能力非常重要,尤其避免同質化的競爭。吉利品牌通過一系列戰略布局,產品平均銷售價格已經實現了十年以上的連續增長。
劉靜瑜: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是走到產業生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上,一個工業化的產品,對于產業來講一定是一個合理的利潤和水平。
高紀凡:終端用戶對產品的品牌品質服務,看得比價格更重要。總的來說還是獲取合理利潤,支撐整個產業鏈,終端用戶也能夠更好使用。要構建一個高質量的生態協同、產業鏈協同體系。
梁明:現在“新三樣”在全球拼的是競爭力,打造結構化的不同商品, 成本是關鍵因素中的關鍵,就是整體的供應鏈的管理能力。在供給量非常大的情況下,怎樣去面對新的貿易壁壘、怎樣實現全球規模的迅速擴大,是核心。
“新三樣”只在歐美市場吃得開?NO
李東輝: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市場,既要覆蓋歐美發達國家市場,也深度進入亞太、東歐、南美這些新興市場。
劉靜瑜:對于歐美市場的增長,我還是有信心,它是比較穩定的。新的市場,在不同的時間段,會做不同事情,用什么樣的產品,就對應什么產品去做。
高紀凡:除發達國家外,還有大量發展中國家。現在光伏發電成本已經降到了比火電、水電一樣甚至更低,可以看到非常強大的需求驅動力。
擴產能必然導致產能過剩?NO
李東輝:要更加深入地去研究,有針對性地進行戰略上的部署。在整個生態鏈上布局,把產能布局和結構優化調整結合起來,而不是簡單低水平的復制。
劉靜瑜:高質量的發展,高水平的、創新型的、很好品質的產品,是不會過剩的,要理解當地需求,讓自己的實力和產品的創新力保持全球領先動態。
高紀凡:現在擴產能,關鍵擴什么樣的產能,一定要擴高水平、高質量的產能,才能夠走向更好未來。
各國法案頻出,“新三樣”企業很焦慮?NO
李東輝:是機會。法案不斷推進的方向還是強調綠色可持續發展、零排放,加強了本地化的要求。我們充分準備,始終堅持全球合規,來拓展吉利產業發展。
劉靜瑜:已經在歐洲開始建廠,這些方面已經做好了準備,并且對有能力的、有實力的企業來說是一個機會。
高紀凡:歐美說光伏未來達到40%以上是在本土,但這也是開放的,沒說100%本土制造。未來我們會積極地按照我們的使命愿景,融入全球的產業體系中,構建我們的生產基地、產業體系,更好服務于當地的用戶。
不確定性這么多,出海避坑有招嗎?YES
李東輝:要加強對全球合規的關注,企業的行為方式與決策過程符合所處國家各方面的體系。要盡快適應,識別出作為中國企業給投資貿易的國家所帶來的積極變化。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尋求一套有效的運營管理的模式。
劉靜瑜:尊重當地文化,深度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制度,與當地政府充分溝通。
高紀凡:要盡可能地和利益相關方做好合作,包括客戶、合資伙伴,以及其他的社會利益相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