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6月7日發表題為《漂浮式風電再掀革新浪潮》的報道,全文如下:
3月,美國能源部發布海上風電普及戰略。其目標是,讓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由現在的數萬千瓦,提高至2050年的1.1億千瓦。
2022年,美國風電貢獻了總發電量的一成。美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其風電在全球所占份額為20%,低于歐洲(27%)。
扳回一城的關鍵是,目前尚未實現大規模商用的漂浮式海上風電。正在全世界范圍內普及的是固定在海底的著床式風電機組。這適合淺水海域,在水深超過50米的海域難以應用。要大量引進風電,讓發電設備浮于海上的漂浮式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據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所統計,美國漂浮式風電機組的引進空間為28億千瓦,是著床式的近兩倍。美國能源部長珍妮弗·格蘭霍姆強調說:“這是最有潛力的能源。”
拜登政府將通過推進大規模開發,到2035年將漂浮式風電成本降至每千瓦時4.5美分,比現在低七成。美國計劃使風電成為比火電更具價格競爭力的主要電力來源,并積極發展相關產業。
據加拿大優先研究公司預測,全球漂浮式風電市場規模2030年將達到約698億美元。
通過頁巖氣革命重新獲得資源大國地位的美國,謀求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再次上演相同一幕。
歐洲在海上風電領域走在前列,正加緊推進實用化。蘇格蘭出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漂浮式風電開發計劃。準備在約8000平方公里的海域開發裝機容量達28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其中約六成為漂浮式風電機組。
歐洲自本世紀10年代起先發制人,通過著床式風電掌握了主導權。丹麥維斯塔斯風力技術公司和德國西門子-歌美颯可再生能源公司占世界兩成份額。
在歐洲著床式風電領域,成本低于每千瓦時10日元(約合0.07美元)的投標案不斷出現,成本競爭力與火電相比毫不遜色。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廠商丹麥沃旭能源公司參與了蘇格蘭的漂浮式風電開發計劃。漂浮式風電價格競爭力也有望提高。
日本也開始推進漂浮式風電開發。在長崎縣五島列島海岸,戶田建設公司作為主體開始推進漂浮式風電機組建設。盡管規模較小,但在日本屬于首例。該公司將測試漂浮式風電機組能否承受巨大臺風的沖擊。
大阪大學在海上漂浮建筑研究方面具有較高造詣,戶田建設公司也將與大阪大學合作。到2025年,或將進行1萬千瓦漂浮式風電機組實證實驗。該系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所加強,規模也是世界最大。
日本漂浮式風電機組的必要建設條件是,具備抵御大規模海嘯和臺風的能力。東京大學教授鈴木英之表示:“歐洲等地鮮有臺風和地震,在設計方面沒有充分考慮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如果符合日本標準的漂浮式風電機組投入實用,則可以向海域條件較為接近的韓國等亞洲國家推銷。
競相開發漂浮式風電的歐美也關注亞洲市場。
如果能將巨大市場收入囊中,則可以形成能在全球開展業務的新出口產業。漂浮式風電之爭的走向可能改寫產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