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國家報》網站7月2日刊登題為《從石油到風能:北海就是這樣轉變為歐洲能源大極的》的文章,作者是伊格納西奧·法里薩,內容編譯如下:
在石油日漸遭到摒棄的同時,歐盟將脫碳和戰略自主的大部分希望寄托在海上風電上,其中丹麥處于領先地位。
歐洲北海面積并不大,但其周邊環繞著歐洲富國,在經濟上具有重要地位。北海正在加速實現其第二次能源生命。石油和天然氣在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推動了丹麥、荷蘭、英國和挪威(尤其是挪威)本就根基穩健的經濟發展。而今可以預見的發展趨勢則是:未來不是在水下,而是在水上。顯然,經濟的大方向將隨“風”而動。這些老牌經濟強國能否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豪賭中再次取得成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歐盟27國能否按時實現脫碳和能源自主目標。
無論石油和天然氣的支持者發表何種言論,在那些實際上仍依賴于石油勘探和生產的公司的帶領下,化石燃料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像腐朽的“化石”,其退出歷史舞臺的速度要比人們想象的快得多。能源世界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俄羅斯出兵烏克蘭以來更是如此,因為這場沖突暴露出依賴歐洲無法控制的資源的巨大風險。丹麥這個小國——僅有600萬居民,面積不到4.3萬平方公里,人均收入達6.7萬歐元——已經成為這種不可逆轉的加速轉變的特別見證者。這是一場從黑色到綠色、從過去到未來的歷史性轉變。
“我們希望成為整個歐洲的重要綠色電力來源。”在烏克蘭危機的早期階段,丹麥時任能源大臣丹·約恩森如是說。在其第一個海上風電場落成僅20年后,這個與鄰國瑞典和挪威共同在提高公眾對氣候問題的認識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國家(在其民意調查中,全球變暖一直都是公民關注的首要問題)清楚地認識到,現在已經到了加快行動的時候了。僅僅綠化本國的發電矩陣是遠遠不夠的:其最終目標是成為歐盟的重要電池,這一地位只有常年受到陽光照耀的伊比利亞半島可以匹敵。
丹麥制訂計劃的規模在西班牙看來是難以想象的,因為西班牙的地形(近岸海域水深較深)導致很難將海上風機固定在海床上。但在北海,這個問題并不存在:北海水深較淺,陣風強勁且持續時間長。這里是一個完美的溫床,足以讓一項尚未達到成熟但已經產生了非常顯著效果的技術實現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該項目仍然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丹麥制定的路線圖要求到2030年實現裝機容量比過去增加兩倍。
到本十年末,海上風力發電將超過電力需求的40%,而且這將是完全可再生的。剩余的電力將銷售到歐洲其他國家,因為丹麥距離德國、荷蘭和比利時僅一步之遙。對丹麥而言,向合作伙伴伸出援助之手,用剩余的電力做生意的可能性可謂空前巨大。到2050年,風力渦輪機在北海的發展將達到頂峰,不僅是在丹麥,還將有機會進入環北海的其他歐盟國家,屆時將足以滿足大約3億戶家庭的用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