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國能建中電工程華東電力設計院(以下簡稱“華東院”)舉辦建院70周年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和2023年蘇州河論壇媒體沙龍暨武寧創新共同體媒體開放日活動。華東院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核電產業是我國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前景廣闊。相較于火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核電在環保性、穩定性等方面優勢明顯。
截至2023年6月30日,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55臺(不含臺灣地區),裝機容量為5699萬千瓦(額定裝機容量)。2023年1-6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41679.6億千瓦時,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2118.84億千瓦時,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5.08%。預計到2025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7000萬千瓦左右,在建約5000萬千瓦;到2030年,核電在運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核電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量的8%。我國核電發展潛力巨大。
華東院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葉勇健表示,我國核電產業未來發展主要著力點在以下幾個方向:一是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我國在核電技術的研發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三門核電一期非能動機組、福清華龍一號機組等一批第三代核電機組陸續投產發電,運行效果優異。未來中國將繼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發展更先進、更安全的核電技術,如第四代核電技術、小型堆技術等,推動核電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二是規模化發展。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安全標準的提升,承擔電網基本負荷功能的核電規模會不斷擴大,核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也將隨之增加。2022年我國批準10個核電機組建設,2023年至今已批準6臺核電機組建設,未來可能會繼續加大核電建設力度,以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三是多元化發展。目前,中國核電產業以商用核能發電主,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應用領域的擴展,核電產業會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例如,核能制氫、核能供熱、核能供汽、核能應用于海洋開發等領域都可能成為未來核電產業的發展方向。
四是核電裝備的自主化和國產化。我國正在努力提升核電裝備的自主化和國產化水平,以降低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提高核電產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未來,我國將進一步加強關鍵設備、核心元器件、基礎軟件的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力爭取得重要突破。
五是安全和環境友好。在發展核電產業的同時,我國也高度重視核安全和環境保護。未來,我國可能會繼續加強核安全監管和環境監測,確保核電設施的安全運行,同時采取有效措施處理放射性廢物和降低環境影響。
六是國際合作。隨著全球清潔能源需求的增加,國際合作在核電產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國可能會繼續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分享經驗和技術,推動全球核電產業的共同發展。
葉勇健稱,總的來說,我國核電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在技術創新、設備國產化、環境安全等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隨著核電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領域的擴展,我國核電產業有望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核電將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