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9月26日召開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1-8月,全國共完成環評審批8.09萬個,同比增長13%,涉及總投資14.7萬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基礎設施、新能源、環境治理等項目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國審批水利項目環評1642個,同比增長37%。新能源相關行業迅猛增長,新能源汽車項目218個,同比增長179.5%;風電項目317個,同比增長63.4%。”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介紹。
劉志全表示,在嚴守生態環境保護底線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著力做好交通、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環評保障工作。目前,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組織鐵路、煤炭等重點行業環評調度會14次,重大項目專題對接200余次,協調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指導加快環評文件編制;審批交通、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項目環評20個,涉及總投資2600多億元。
在能源方面,今年已審查內蒙古準格爾等15個煤炭礦區規劃環評,審批紅沙泉一號露天煤礦等重大煤礦項目8個,繞避了國家級公益林、生態保護紅線等重要敏感區域,采取了嚴格的保水采煤、生態修復、矸石礦井水綜合利用等措施。截至目前,保供煤礦已批在批的項目超過六成,涉及產能12.47億噸/年,助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在水利水電方面,今年擬開工的黃河古賢水利樞紐、環北部灣廣西供水工程、白龍江引水工程、大渡河老鷹巖二級水電站等8個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環評獲批,有些已經開工形成實物工作量。除自身采取棲息地保護、過魚等措施外,還通過“以新帶老”,推動西津水庫等一批現有項目采取了補建過魚設施等措施,推動修復河流生態系統。
劉志全強調,堅決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環評要求,切實守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依法依規,環境質量只能向好不能變差的三條底線,對適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五個不批”情形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堅決把好準入關口。
重點針對“兩高一低”項目,生態環境部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指導地方嚴格準入把關。 根據《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指導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嚴格“兩高”項目環評審批,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控制,將環境質量底線作為硬約束,落實污染物區域削減措施,引導“兩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轉型。
二是實施清單化管理。 將1.6萬個“兩高”項目列入清單管理,定期了解項目進展情況,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嚴把準入關口,優化建設方案,防范“未批先建”違法行為。
三是規范審批尺度。 正在分批修訂相關行業環評審批原則,現已出臺鋼鐵/焦化、現代煤化工、石化、火電等行業環評審批原則,從優化選址、提升清潔生產和污染防治水平、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等方面,強化了對相關企業行業“兩高”項目環評審批把關的要求,切實發揮環評制度綠色引領作用。
《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到,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實施“兩高”項目清單化管理,做好對各地“兩高”項目環評審批情況的定期調度,加大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力度,將“兩高”項目作為重點開展環評文件質量復核和環評批復要求落實情況抽查,督促落實各項要求。繼續加強對“兩高”項目環評審批的指導,在去年出臺4個行業環評審批原則的基礎上,今年正在研究制定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環評審批原則,持續加強對相關行業“兩高”項目環評審批工作的指導。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嚴格“兩高”項目環評準入把關,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落實有關區域和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清潔能源替代、清潔運輸、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等政策要求。將溫室氣體排放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統籌開展污染物和碳排放的源項識別、源強核算、減污降碳措施論證,推動減污降碳協同控制,鼓勵開展綠氫耦合、高濃度二氧化碳捕集封存等創新性綠色低碳技術示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