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是“北溪”管道發生爆炸一周年,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當天在安理會審議“北溪”管道爆炸問題時表示,在該事件上,國際社會,包括安理會應避免采取雙重標準。中方希望早日查明事件真相、將肇事者繩之以法,希望秘書處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安理會繼續對此事保持關注。
去年9月26日,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發生劇烈水下爆炸泄漏,無法使用。泄漏點分別位于瑞典和丹麥附近水域。各方普遍認為該事件系“蓄意破壞”。隨后丹麥、瑞典和德國分別展開獨立調查。俄羅斯多次呼吁共同調查、分享調查結果,均遭拒絕。
耿爽26日表示,“北溪”管道爆炸事關跨國基礎設施安全,給全球能源供應、海域生態環境和航運安全帶來負面影響。有關國家開展的國別調查,已經進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了,但遲遲沒有結果。時間拖得越久,收集證據和查明真相就越難,外界的質疑和猜測就越多,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就越低。中方希望有關國家增強緊迫感,積極回應國際社會關切,切實本著對地區安全和發展負責的態度,及時公布調查進展,并確保調查結果客觀、公正、權威,經得起歷史檢驗。
耿爽表示,俄羅斯是“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主要當事方之一,中方呼吁有關國家積極同俄方溝通合作,而不是簡單拒絕。任何企圖將調查政治化的做法,只會令人產生懷疑,引發更多猜測。
據俄塔社26日報道,俄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表示,專家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破壞“北溪”管道是美國所為,美國為鞏固其在歐洲的主導地位而實施了令人發指的犯罪行為,以切斷歐洲對俄能源資源的需求。他表示,德國、丹麥、瑞典的任務是在調查過程中包庇美國,因此其調查人員束手無策、被蒙蔽了雙眼。西方國家的策略簡單易懂,即盡可能地拖延以使調查最終無法進行。
涅邊賈稱,俄方很快將向安理會提交一份關于“北溪”事件的聲明草案。安理會必須發出明確信號,即針對跨境管道基礎設施的犯罪是不可接受的,且罪責無法逃避,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據俄新社26日報道,美國知名調查記者、普利策新聞獎得主西摩·赫什發文稱,“拜登政府炸毀了天然氣管道,但這些行動與贏得或結束烏克蘭戰爭毫無關系。白宮之所以采取這些行動,是因為擔心德國會猶豫不決,不愿切斷俄羅斯天然氣,擔心德國和北約出于經濟原因受到俄羅斯及其巨大而廉價的自然資源的影響。主要的擔憂隨之而來:美國將失去其在西歐長期以來的主導地位。”赫什稱,美國對“北溪”管道實施破壞,因為它們是唯一可以輕易受到攻擊的管道,并且美國事后很容易否認與其有關。數月里秘密進出挪威的美國人沒留下任何痕跡。行動一經完成,印發的文件及其副本就被銷毀,因此沒留下任何物理痕跡,沒有任何可以讓特別檢察官和歷史學家發現的證據,堪稱完美犯罪。
今年2月8日,赫什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爆料稱,該事件與美國情報部門及美軍有關。3月7日,美國《紐約時報》援引美方情報官員的話報道稱,該事件系一個“親烏克蘭組織”所為。對此,烏總統澤連斯基稱,他并未下令制造這一事件。3月15日,俄總統普京表示,所謂與烏克蘭官方毫無聯系的親烏團體制造“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該事件需要得到國家層面的全力支持。5月25日,俄外交部發表聲明說,已召見德國、瑞典和丹麥駐俄大使,對調查的不透明性以及三國在調查中拒絕與俄方接觸感到不滿。7月11日,德國、瑞典和丹麥聯合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材料稱,目前所有調查均未完成,仍無法確定完成時間。
《俄羅斯報》網站26日評論稱,相比其他國際事件,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該事件上態度異常冷淡。經歷一年調查仍未公布結果的西方國家,要么有事情要隱瞞,要么只是庇護真正的肇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