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電力合作是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1992年中俄電力開展合作,中國已通過在運的3條跨國聯網線路,累計對俄購電248.73億千瓦時。截至4月1日,500千伏中俄直流聯網黑河背靠背換流站連續實現安全運行6周年,通過500千伏阿黑線累計進口俄電138.3億千瓦時,占進口總量的44.4%,相當于節約燃煤470.22萬噸。這標志著由中國規劃建設的從境外購電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輸變電工程,已成為跨國電力能源合作、能源互聯互通的成功典范。
優勢互補 對俄購電安全運行26年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于中國改革步伐加快,各地經濟建設大發展,社會用電量增長速度快,缺電嚴重。而俄羅斯重工業幾近停產,用電量驟減,供電量富余。于是,國網黑龍江電力向俄羅斯阿穆爾州電力生產聯合公司發出購買俄電意向并得到響應。”國網黑龍江電力華源公司總經理助理、負責對俄購電業務的劉為這樣對記者介紹。
對俄購電項目是中俄兩國政府能源領域合作項目之一。據業內人士透露,中俄電力能源合作,經歷了從邊境小規模電力貿易向大規模購送電的合作歷程,對俄購電保證了中國東北地區能源供應,對地方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例如,黑河市建立了多個俄電加工區,這對當地工業發展功不可沒。
據了解,1992年7月1日,110千伏布黑線(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變電站-中國黑河變電站)合閘送電,開辟了中俄兩國歷史上電力合作的先河。此后,兩國電力貿易逐步擴大。1996年,從俄羅斯錫瓦基到中國大興安嶺的十八站輸電線路送電(現已停止運行);2006年,220千伏布愛線送電;2012年4月,中俄500千伏直流聯網工程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大大加強了與特高壓相協調的西電東送、北電南送的東北網架,實現了中俄經濟發展和優勢互補。
跨國聯網 成為全球能源互聯北拓基礎
保障跨國電能通道安全穩定運行,用好購入的電能源資源,是中俄兩國電力合作的具體體現,更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設基礎。在2018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新聞發言人、發展局副局長張義斌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不是從零起步,更不是撇開現有電網新建一套電力基礎體系。能源設施互聯互通具備一定基礎,是與現有各國電力基礎設施相生相融、有機結合的全球清潔能源優化配置系統。
據了解, 2012年2月25日,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東方能源股份公司簽署了長達25年的購電協議,協議規定到2037年前俄羅斯向中國供應1000億千瓦時的電量。另外,2015年4月,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規劃》,積極推動了中俄兩國能源深層次合作,強化了俄對華輸電能力的釋放。
作為國家電網公司首個跨國能源合作項目,中俄直流聯網工程是目前我國規劃建設的從境外購電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輸變電工程,是中俄兩國開展能源領域合作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500千伏中俄直流聯網工程不僅成為全球能源互聯北拓的基礎,同時有利于深化中俄基礎設施和口岸通道的互聯互通,對提高遠東地區能源利用率,進一步擴大中俄能源項目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空間和能源保障。
合作升級 東北亞聯網大有作為
“中俄兩國電力能源合作起步較早,基礎扎實,成效顯著,已成為跨國電力能源合作、能源互聯互通的成功范例。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倡議和推動的東北亞聯網工程,中俄兩國都是重要的參與方和堅定的實施力量,圍繞東北亞聯網及其他雙邊聯網項目,雙方的合作必將越加緊密,也必將取得更大成績。”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新聞發言人、合作局副局長林弘宇對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6月25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見證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與俄羅斯電網公司總經理布達爾金,在人民大會堂簽署雙方設立合資公司開展電網業務的股東協議,根據雙方簽署的股東協議,該合資公司將在俄羅斯開展輸配電網投資、建設、運營和EPC業務,進一步加強電力能源的深層合作。
據了解,東北亞電力聯網可充分發揮大電網的跨國跨區資源優化配置能力,促進地區電力貿易與能源合作,有利于推進電力低碳發展,應對霧霾等環境問題,并推進地區地緣政治穩定。2016年3月30日,國家電網公司、韓國電力公社、日本軟銀集團、俄羅斯電網公司在北京簽署了《東北亞電力聯網合作備忘錄》,積極推動東北亞聯網就是要把蒙古、中國東北和華北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基地與中國華北、日韓等負荷中心連接起來,實現地區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