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需求高企、產能擴張以及技術迭代的背景下,我國光伏產業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光伏新增裝機12894萬千瓦,同比增長145%;光伏發電累計裝機5.21億千瓦,成為我國第二大裝機電源。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戶用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達到1.05億千瓦,助推我國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超5億千瓦,達到5.2億千瓦。目前我國農村地區戶用分布式光伏累計安裝戶數已超過500萬戶,帶動有效投資超過5000億元。由此可見,戶用光伏是毫無疑問的光伏發展主力。
大浪淘沙終見金 優質企業正乘勢而上
戶用光伏迅猛的增長勢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其中不乏眾多新生品牌以及跨界而來的企業,據相關統計,目前國內戶用光伏主要產品/品牌數量至少有18家,而且仍有新的企業和資本不斷涌入這一熱門賽道,行業正式進入百家爭鳴、品牌競爭的發展階段。
激烈的市場競爭無疑有利于鍛造更優質的企業,產品、服務、渠道等綜合價值正在凸顯,頭部品牌效益顯現。其中,正泰安能、天合富家、晶澳智慧、隆基向日葵、陽光家庭等,借助自身在光伏設備領域的優勢,已占據一定市場份額。而晴天科技、國網綜能等產業鏈相關企業及創維、TCL等跨界企業,亦不甘示弱,紛紛推出自己的戶用光伏產品及品牌。
各大企業通過發揮自身優勢、產品技術升級、分布式場景創新等手段,一同構筑戶用光伏市場的繁榮局面,“品牌商時代”也隨之而來。
四重核心競爭力 成正泰安能“最硬底氣”
結合前述發展背景,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優質企業,正泰安能的堅守、成長、發展于行業頗具借鑒意義。自2015年成立以來,正泰安能專注于為廣大農村用戶提供屋頂光伏系統的合作開發、銷售、勘測設計、安裝及售后運維的全解決方案。據悉,近年來正泰安能在市場業務增長方面表現十分亮眼,其市場區域覆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浙江等24個省份,近1,200個區縣,累計開發戶用光伏裝機容量約15GW,成為戶用光伏領域首家電站建設數量突破100萬座的企業。
縱觀正泰安能八年發展軌跡,我們發現該公司從2015年成立之初便將發展重心放在戶用光伏領域,并且一開始就擁有了戶用光伏系統設備銷售、電站合作共建、電站銷售及售后保障運維等業務。
“從最初的探索實踐,到成為行業第一家用戶超百萬的企業。這樣成績的背后,是正泰安能用時間積累起來的優勢壁壘,總結其核心關鍵詞就是‘多快好省品質電站’。”正泰安能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這一價值主張的背后,是對電站運營痛點的關注和對戶用光伏行業前景的理智分析。
首先是“發電”方面。正泰安能通過數字化與項目管理等多種手段,在勘察設計工程管控、產品選用端顯著提升電站發電量,對標同類型電站平均提升發電效率5%以上。其次是“交付”方面,為幫助用戶盡早獲得“陽光”收益,正泰安能從訂單創建、審核、發貨、施工、并網、竣工驗收到運行維護均在線上管控完成,將實現并網發電業務周期縮短至平均27個工作日。而在“質量”方面,在施工及驗收階段,正泰安能從人員管理、安全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對施工過程進行系統化把控,同時采用完工驗收、并網驗收、現場驗收“三重驗收”,確保電站的設計、用料以及安裝合理合規。最后,在“省心”方面,正泰安能聚焦客戶價值,承諾7*24小時不間斷“一站式”“管家式”服務,并借助智能化運維架構,提供電站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保障。
“多快好省才是品質電站”的價值主張,既是正泰安能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路徑,也是公司“以客戶為中心”的生動詮釋,實力過硬,用戶滿意,市占率自然水到渠成。
運維管理智能化 讓存量市場煥發新動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運維的意義就是從無序的零散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通過提升技術打造智能化服務新模式,已經成為戶用光伏行業的共識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據了解,為解決戶用光伏分散、難以管理等痛點,正泰安能依靠智能化的運維系統和專業的運維人員,提升運維效率,實現精細化運維。
“電站設備質量能否得到保障,常規的巡檢和故障預警能否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直接關系到電站在25年的運維期內效益能否得到保障。”正泰安能運維負責人說道。公司借助“泰極光伏云”打通監控系統、電站管理系統與售后運維系統,實現智能監控、智能評估與智能運維。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正泰安能有超500家運維商,覆蓋全國17個省,153個市,967個區縣,運維網絡覆蓋率達到99%。運維人員可以依托運維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對電站進行實時監控、故障排查、自動派單、現場服務。不僅如此,系統還可以結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分析,實現電站運行健康度分析、診斷低效電站、故障自動預警等多重功能。真正做到了有效將數字信息技術與光伏技術跨界融合創新,全面實現戶用光伏電站的實時智能化管理。
整縣推進與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包括戶用在內的分布式加速發展,我們看到了行業中日漸激烈的“良性競爭”,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行業中前所未有的互補融合與創新。面對戶用行業新一輪蓬勃發展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增強全生命周期服務意識,或許才是企業持續領跑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