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界網訊:近日,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政府印發《蘇州市吳江區劣V類水體治理長效管理機制工作方案》。
《方案》提到,以已治理劣V類水體為重點,同時結合上級通報、各地動態排查發現的劣V類水體,以控源截污、清淤活水、河岸整治和生態修復為主要工程手段,強化排查摸底、水岸同治、巡查防返,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全區城鄉劣V類水體存量清零,動態隨清。
《方案》重點任務為,強化排查摸底,建立風險清單。堅持因河施策,科學落實治理。做好巡查監測,鞏固治理成效。
工業污水治理方面,推進企業綠色化轉型升級和入園集聚發展,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質處理,強化涉水企業監管,加強排污口監管檢查,嚴禁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排外環境。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持續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333”行動,加快污水廠提標改造和排水達標區建設,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和管網排查檢修,進一步提升污水收治能力。農業農村水污染治理方面,落實《江蘇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動方案》,因地制宜分類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優先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管網難以覆蓋的應建設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并強化運維管理,確保污水有效收集處置。
清淤活水方面,結合年度清淤計劃,制定河道清淤方案,明確清淤范圍、方量和處置等,實現生態清淤,提高清淤科學水平。加強淤泥運輸處置全過程監管,避免產生二次污染。注重河道水系活水暢流,疏通堵點、打通斷點,構建健康水循環體系,促進水體有序流動,有效增加河道的水環境容量和水體自凈能力。生態修復方面,在保證河流基本功能,完成水體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的基礎上進行生態化修復,通過采用人工增氧、人工濕地、生態護坡和配置水生植物等工程措施,利用植物體系構建生態緩沖帶,有效攔截地表徑流污染,重新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
全文如下:
蘇州市吳江區劣V類水體治理長效管理機制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鞏固全區“消劣爭優”攻堅行動治理成效,建立健全消劣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劣V類水體動態清零和長治久清,推進水環境整體質量持續改善,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深化河湖長制改革,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持續鞏固劣V類水體治理成效,不斷提升河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向往,為全區幸福河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以已治理劣V類水體為重點,同時結合上級通報、各地動態排查發現的劣V類水體,以控源截污、清淤活水、河岸整治和生態修復為主要工程手段,強化排查摸底、水岸同治、巡查防返,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全區城鄉劣V類水體存量清零,動態隨清。(水體控制指標按照蘇市河長辦〔2021〕29號文件《關于全面開展全市疑似劣V類水體摸底排查專項行動的通知》執行)
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排查摸底,建立風險清單
明確重點區域。出現過劣V類水體的區域、交跨界河道區域,工業企業、農業種植養殖和“小散亂”經營單位周邊區域,生活污水治理空白區域,媒體曝光和信訪投訴河道區域,以及其他容易形成劣V類水體的區域。建立風險清單。加強風險隱患排查,對已治理易復發和排查新增的問題水體實行清單化動態管理,形成疑似問題水體清單動態管理并定期更新。
(二)堅持因河施策,科學落實治理
各區鎮、街道要對排查出的疑似問題水體,查明原因,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態修復、長效管理”的技術路線,科學編制“一河一策”方案,系統落實治理。工業污水治理方面,推進企業綠色化轉型升級和入園集聚發展,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質處理,強化涉水企業監管,加強排污口監管檢查,嚴禁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直排外環境。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持續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333”行動,加快污水廠提標改造和排水達標區建設,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和管網排查檢修,進一步提升污水收治能力。農業農村水污染治理方面,落實《江蘇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動方案》,因地制宜分類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優先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管網難以覆蓋的應建設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并強化運維管理,確保污水有效收集處置。開展農田退水治理試點,加快推進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落實高標準池塘改造動態全覆蓋,建立健全高標準池塘長效管護機制。清淤活水方面,結合年度清淤計劃,制定河道清淤方案,明確清淤范圍、方量和處置等,實現生態清淤,提高清淤科學水平。加強淤泥運輸處置全過程監管,避免產生二次污染。注重河道水系活水暢流,疏通堵點、打通斷點,構建健康水循環體系,促進水體有序流動,有效增加河道的水環境容量和水體自凈能力。生態修復方面,在保證河流基本功能,完成水體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的基礎上進行生態化修復,通過采用人工增氧、人工濕地、生態護坡和配置水生植物等工程措施,利用植物體系構建生態緩沖帶,有效攔截地表徑流污染,重新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
(三)做好巡查監測,鞏固治理成效
加強河道常態化管理,落實水面岸坡保潔、綠化養護、補水活水、設施巡查管養工作,明確責任人員,加強日常監督考核,加大經費保障。定期開展水質檢測,以數據檢驗水體治理和日常管護效果。已治理水體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監測(汛期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對檢測數據出現超標或異常的,及時開展溯源分析整治,防止問題反彈。進一步夯實基層河湖長制工作責任,落實日常巡河護河,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切實鞏固劣V類水體治理成效。針對上級督查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落實整改,強化“舉一反三”,推動同類問題徹底解決,實現全區劣V類水體“動態清零”。對已治理劣V類水體繼續開展驗收評估,形成閉環管理,確保達到水質指標要求和群眾滿意,嚴禁表面治理和虛假治理,禁止簡單采用沖污稀釋、一填了之等“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區鎮、街道是劣V類水體治理責任主體,要按照“項目化推進,清單式管理”要求,制定持續打好劣V類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加強統籌協調,細化分工任務,落實有力舉措,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堅決守住水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底線,全力以赴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二)加強考核問效
持續將劣V類水體治理管護納入河湖長制年度考核,并列入河湖長制、污染防治攻堅、提質增效“333”行動等專項督查內容,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區河長辦、區污防攻堅辦采取專題會議、定期通報、幫扶指導等方式加強調度督導。對治理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總結典型經驗,推廣成功做法。對治理不力的地方和突出問題,根據新增或反彈水體個數、面積、影響等因素,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曝光通報。
(三)加強宣傳引導
持續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輿論引導,利用網絡媒體、微信公眾號等手段,增強全社會對河湖治理保護的責任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治的良好局面。積極妥善輿情應對,針對群眾舉報、媒體及輿情曝光的疑似問題水體,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核實情況,對情況屬實的,即查即治,并將治理進展情況適時主動與群眾、媒體對接溝通,及時回應社會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