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欄目推出《“新型儲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兩會專題報道,介紹新型儲能功能作用、產業發展現狀、未來發展趨勢。南方電網戰略級技術專家、全國電力儲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陳滿接受采訪,展望新型儲能未來發展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發展“新型儲能”寫進其中。什么是“新型儲能”?為什么要發展“新型儲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會對我國“新型儲能”的發展產生怎樣的作用?
“新型儲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儲能的作用就像是“充電寶”,可以把平時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富余的發電量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時放電。這樣既能促進大規模風光等新能源開發消納,也能為電力系統運行提供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
儲能分為傳統儲能和新型儲能,傳統儲能的主要代表就是抽水蓄能電站,新型儲能就是除了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具有建設周期短、選址簡單靈活、調節能力強的特點。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所可再生中心副主任 陶冶:新型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本質是在解決發電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在構建以新能源為核心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可以起到削峰填谷、增強電網穩定性和應急供電等多重作用。
去年我國新增新型儲能裝機規模2260萬千瓦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增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2260萬千瓦,比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會對未來我國新型儲能的發展產生怎樣的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2023年當年,新型儲能的新增裝機規模比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裝機規模,全國有11省(區)裝機規模超百萬千瓦。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所可再生中心副主任 陶冶:“十四五”以來,我國新型儲能有力推進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1000億元。有效發揮了擴內需、穩投資、促增長、保安全的牽引支撐作用。
近十多年,我國新能源發電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底,風光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5億千瓦,同比增長38.6%,占國內發電總裝機容量的36%。伴隨著新能源的快速增長,其間歇性、波動性對電網的安全影響越來越大,急需新型儲能發揮穩定調節作用。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所可再生中心副主任 陶冶:新型儲能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地位得到了廣泛認可。首次被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意味著發展新型儲能將成為2024年乃至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經濟社會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我國新型儲能發展進入快車道
新型儲能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地位得到了廣泛認可,正日益成為我國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技術。
2023年以來,新型儲能技術百花齊放,300兆瓦等級壓縮空氣儲能項目、100兆瓦等級液流電池儲能項目、兆瓦級飛輪儲能項目開工建設,重力儲能、液態空氣儲能等新技術也正在落地實施。
全國電力儲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陳滿:未來,我國新型儲能將呈現產業規模化、技術精益化、機制體系化齊頭并進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新型儲能目前在多地可以多種方式參與電力市場及現貨市場交易,日趨完善的商業模式將推動新型儲能更加精準匹配電力系統調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