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于26日在海南博鰲拉開帷幕。此前在3月18日,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運行啟動會在海南博鰲東嶼島舉行。濃濃“綠”意,是《環球時報》記者在本次赴博鰲采訪過程中最深的感受之一。
隨處可見的零碳與智能
博鰲亞洲論壇新聞中心外觀形似藍天中飛翔的海鷗,這里是博鰲年會期間媒體工作者辦公、演播和休息的主要場所,也是博鰲近零碳示范區首批改造的12個項目之一。《環球時報》記者從新聞中心北門出去,就能看到地面上成片的光伏地磚。不遠處,就是今年特意為嘉賓設置的休閑區“走近零碳Bar”。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共配置了約5.1兆瓦的分布式光伏。根據每個建筑的實際情況,采用了不同的光伏安裝形式。像上述的新聞中心,就是采用光伏組件與建筑結構錨固的方式,降低光伏系統的整體荷載。
在“走近零碳Bar”休息區,記者體驗了智能零碳咖啡機。工作人員介紹說,咖啡機的啟動依靠的是光伏能源,紙杯也使用了再生材料。咖啡喝完,廢棄紙杯可以投入一旁的“碳魔方”中,它會通過材料識別傳感技術對材料進行識別,再根據國家碳中和官網對于垃圾回收與碳中和對應值,按比例進行換算。消費者可據此獲得碳幣并兌換禮品。
在博鰲近零碳運行管理中心,《環球時報》記者通過中央一塊46.8平方米的弧形大屏,可以實時了解“本月光伏累積發電量”“儲能情況”等詳細信息。管理中心平臺與基于無線物聯網通信技術的終端設施相聯通,對園區重點區域的供水、電力、空氣質量等情況進行監測,并傳輸至碳數據平臺,最終實現智能化、動態化管理。
源創股份總經理胡峻滔已經連續參加博鰲亞洲論壇8年,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今年論壇的綠色低碳措施比往年肉眼可見地增多了。首先,去年只有小轎車為新能源車,今年會場的大巴和中巴車也都換成了新能源車;其次,會議用品中,使用可再生材料的比例逐年上升。”來自土耳其的新聞工作者穆扎菲·古薩爾是第一次來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當記者告訴他,整個場館用電系統都采用光伏發電時,他表示震驚,并表示,“我認為博鰲論壇可以為這類論壇提供一個可靠的環保范本”。
全球展會“零碳潮”
近年來,國內外各類會展積極探索零碳方向,掀起“零碳內卷”。近日,由首都會展受托管理的雄安會展中心順利通過認證,獲得了全國首張會展業碳中和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去年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零碳零塑辦博,綠色智慧出行”為目標,通過省間綠電交易的方式,采購綠電800萬千瓦時,覆蓋該屆進博會展前、展中、展后期間的全部用電量,首次實現全綠電辦展。此前,全國會展工作委員會為積極推進會展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家會議中心等單位共同發布《中國會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宣言》,推進會展業綠色發展,探索“零碳會議”舉辦模式,發出綠色辦會辦展的倡議。
在海外,位于英國倫敦的奧林匹亞展覽中心也發布了零碳排放路線圖,陸續與一些活動組織者、場館和供應商簽署“凈零碳排放活動承諾”。多年來,該展覽中心一直通過“宏偉計劃”戰略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倡議。每年向公眾披露可持續發展運營狀況,并向每個活動組織者提供可持續發展評估反饋。
各類展覽和會議也在通過諸如碳交易等形式實現多元化的凈零排放。去年9月,第一屆中國—東盟國家藍色經濟論壇在廣西北海舉辦。其間,主辦方現場獲贈140噸來自廣西欽州市海洋生態修復項目新增紅樹林碳匯,用于抵消論壇期間有關活動產生的碳排放量。第三屆消博會通過“綠色電力消費+藍色碳匯抵消”的方式實現大型活動碳中和,其中藍色碳匯來源于萬寧紅樹林生態修復工程項目。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則主要通過林業碳匯、合作伙伴贊助和碳普惠制三種碳補償方式實現減碳;杭州亞運會優先選用浙江省對口幫扶的中西部地區和省內山區26縣的碳信用、碳普惠等,實現碳中和與生態扶貧的雙重效益。
應考慮長期效益的挑戰
對于全行業來說,打造這樣的“零碳展會”難點在哪?緊迫性如何?后續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在博鰲,中遠海運博鰲有限公司零碳數專科創部工程師劉洪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和零碳展會這個表述相比,我們更多強調它是‘綠色辦會’,因為從實踐來看實現零碳辦會還是很有挑戰性的。我們當時對標的是瑞典哈馬碧生態城,在全球范圍內收集了很多技術案例,最終選擇采用的技術有些是領先的,有些不一定領先。因為這樣的創新應用更多是需要工程師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優化組合,來實現效果最大化,這是很難的。其次,碳排放的數據收集也是難點之一,需要第三方去做認證,以作為‘碳中和’的數據支撐。”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零碳辦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是全球氣候變化存在緊迫性,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異常的問題更加普遍;其次是我國政府承諾實現雙碳目標,零碳排放落地有緊迫性;再者是我國在零排放產業上具有領先優勢,在各類國際會議推動零碳排也是為全球做好示范。
盤和林認為,零碳辦展的技術難點并不大。但展會后期的挑戰同樣值得關注。他告訴記者,零碳設施也存在未來維護的問題,如果維護成本過高,就達不到節能減排的目標。“要防止很多設施淪為一次性設施,因此在零碳設施規劃的同時,統籌考慮長期維護成本和使用效益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