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伊拉克政府發布的最新數據,2023年伊拉克出口原油12.3億桶,同比增長1.96%;非石油經濟增長6%,預計2024年將增長5%左右;經常項目盈余達國內生產總值的2.6%,外匯儲備增長到1130億美元。與此同時,伊拉克積極控制通貨膨脹,通脹率從2023年初的7.5%回落到年終的4%。
這是伊拉克政府近年來采取多種舉措恢復工業、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努力改善民生取得的成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派出專家組考察伊拉克經濟形勢,肯定了伊拉克加快經濟重建取得的積極進展,認為伊拉克經濟今年將持續回升。
穩定油氣生產 提升處理能力
伊拉克石油儲量居世界第五,石油產業是國民經濟命脈。2022年伊拉克財政預算的96%來自石油收入。伊拉克石油部近期表示,2023年伊拉克原油出口增長至12.3億桶,但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石油收入有所減少,為886億美元。
為保持石油穩產增產,伊拉克同國際伙伴加強合作,通過設立煉油廠等延長石油產業鏈。今年2月,伊拉克最大的石油煉化廠、位于拜伊吉的北方煉油廠重新開工,日處理能力達25萬桶原油。伊拉克總理辦公室發布聲明表示,在一系列舉措推動下,伊拉克有望提升石油處理能力,很快實現石油產品全部自給自足,減少每年30億美元的進口。
伊拉克是世界第十二大天然氣儲量擁有國,其中多數以石油開采過程中產生的伴生氣形式存在。由于加工設備投資大、周期長、技術難度高,伊拉克天然氣加工能力十分有限,伴生氣大部分只能直接燃燒處理。與此同時,伊拉克每年要從鄰國進口數十億立方米天然氣用于發電,還需進口電力以填補當地用電缺口。
為解決這一難題,伊拉克政府正與各方合作,努力提升天然氣處理能力,改善經濟民生。伊拉克政府2023年初宣布,希望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實現天然氣自主加工生產,并且能夠向國際市場出口。發展多元經濟 促進對外貿易
伊拉克總理蘇達尼近日在巴士拉出席一個軋鋼廠落成儀式時表示,伊拉克正積極推動非石油經濟發展。巴士拉不僅是伊拉克的重要港口和石油生產基地,也正在成為重要工業中心。
2018年,伊拉克正式發布“可持續發展2030愿景”,目標是實現經濟多元化、改善基礎設施、擴大教育投入、加強公共治理等。近年來,伊拉克陸續投產多個化肥廠、水泥廠、鋼鐵廠等。今年2月,伊拉克工業城市管理局董事會討論了在巴士拉國家鋼鐵公司所在地建立一個鋼鐵生產綜合工業城市的設想。
伊拉克規劃部發言人阿卜杜·扎哈拉近日表示,今年伊拉克政府將繼續出臺各類措施促進非石油經濟增長。他表示,2024年伊拉克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完成人口普查,制定2024—2028年五年發展規劃,重啟被擱置的大項目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呼吁伊拉克采取進一步改革措施,鼓勵私營經濟發展,推動經濟多元化。為進一步鼓勵支持私營經濟發展,伊拉克政府決定設立永久性的“私營部門發展理事會”,由總理蘇達尼擔任理事會負責人。
伊拉克努力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同各方增強貿易往來。伊拉克貿易部長阿西爾·古賴爾日前在阿聯酋出席世貿組織第十三屆部長級會議時表示,在完成經濟改革和改善投資環境后,伊拉克已具備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必要條件。伊拉克期待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促進本國貿易和可持續發展。完善基礎設施 加強公共服務
牛津經濟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伊拉克經濟增長潛力“非常大”,人口的持續增長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需求將為其未來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報告預計,伊拉克人口總數到2030年將增長8.5%、達到5080萬人,其中40%的人口在15歲以下。
在2023年度財政預算中,伊拉克政府撥款1530億美元,大規模重啟基礎設施建設。去年6月,伊拉克政府宣布“發展之路”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擬投資170億美元,修建一條貫通南北的高速鐵路和一條高速公路。今年2月,伊拉克政府啟動兩個地鐵項目招標,其中納杰夫—卡爾巴拉四站線項目規劃全長90公里,連接卡爾巴拉市和納杰夫市;巴格達地鐵項目規劃總長150公里,由7條線路組成,預計建設64個車站,每天可運送乘客近500萬人次。
世界銀行旗下國際金融公司相關負責人赫瓦賈·艾哈邁德表示:“伊拉克迫切需要基礎設施的修復和增強,政府機構與私營部門加強相關領域合作將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是參與伊拉克經濟重建最早、時間最長、項目分布最廣、領域最多的國家之一。蘇達尼多次表示,伊拉克愿做中國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伙伴,歡迎中方繼續積極參與伊拉克重要基礎設施、能源項目建設,加大對伊化工、電力等領域投資,密切兩國各領域合作。中國駐伊拉克大使崔巍表示,中方高度重視發展中伊戰略伙伴關系,愿同伊方共同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