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從1978年首度開啟核電合作,到如今核能、油氣、可再生能源等多領域結出累累碩果,能源合作是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未來,中法合作共贏之路仍在繼續,中法能源合作正轉“新”轉“綠”。
5月11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國事訪問后乘專機回到北京。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中法打破冷戰堅冰、跨越陣營鴻溝,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60年后,中法作為獨立自主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中法關系穩定性應對世界不穩定性。
從1978年首度開啟核電合作,到如今核能、油氣、可再生能源等多領域結出累累碩果,能源合作是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未來,中法合作共贏之路仍在繼續,中法能源合作正轉“新”轉“綠”。
始于核電,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深化
中法能源合作始于核電。1978年12月,中方宣布決定向法國購買兩座核電站設備。隨后,雙方共同建設了中國大陸首座大型商用核電站——中廣核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兩國在核能領域的長期合作由此開啟。大亞灣核電站不僅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工程。時至今日,大亞灣核電站已安全運行30年,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法國是第一個同中國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國家。”歐盟中國商會秘書長方東葵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具有悠久歷史,自1982年簽署首個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議定書以來,中法兩國始終堅持科技合作與產業合作并重的方針,核能合作已成為中法兩國間最為穩固的合作領域之一。”
從大亞灣到臺山再到英國欣克利角,中法核能合作走過了從“法方為主、中方為輔”到“中方為主、法方支持”,再到“共同設計、共同建造”三個重要階段。進入新世紀,中法共同建設了采用歐洲先進壓水堆(EPR)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廣東臺山核電站,并使其成為全球EPR首堆,中廣核臺山核電一期工程成為中法兩國在華能源領域的最大合作項目。
今年,中法兩國核能合作更是成果不斷。2月29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組織與中核集團中核工程牽頭的中法聯合體正式簽署真空室模塊組裝合同。4月6日,中核集團董事長余劍鋒和法國電力集團董事長雷蒙共同簽署《關于“核能支持低碳發展前瞻性研究”藍皮書諒解備忘錄》,中核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就核能利用支撐能源低碳發展達成共識,雙方將共同對核能領域的技術發展方向和市場發展趨勢進行前瞻性研究。同日,中廣核黨委副書記李歷與法國電力集團董事長雷蒙簽署《關于核能領域設計與采購、運維、研發合作協議的簽署聲明》。
在方東葵看來,中法在核能領域的合作推動了兩國經濟和能源戰略的發展并產生了積極影響。對中國而言,發展核能一是推動能源結構多樣化和能源安全,二是實現技術進步和自主能力提升,三是取得顯著環境效益,四是推動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對法國而言,中法核能合作商機無限,中國龐大能源市場為法國核能企業如法國電力公司提供了巨大發展機會,不僅可以通過在中國的項目實現盈利,還將進一步增強在全球核能市場的地位。
廈門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中法核電合作不僅是能源技術和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更是兩國能源戰略選擇與全球治理擔當的共同體現。
優勢互補,能源合作轉“新”轉“綠”
中法能源合作始于核電,卻不止于核電。2019年,中國石化與法國液化空氣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探討加強氫能領域合作。2020年10月,國家能源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合資建設的國華投資江蘇東臺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落地,標志著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正式落地。
今年5月7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永生和道達爾能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潘彥磊分別代表各自公司在法國巴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兩家公司在現有合作基礎上,將利用雙方的資源、技術、人才等優勢,共同探索在油氣勘探開發、天然氣和LNG、煉油化工、工程貿易及新能源等全產業鏈合作機會。
馬永生表示,中國石化與道達爾能源是重要的合作伙伴,雙方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繼續深化和擴大合作,探索在可持續航空燃料、綠氫、CCUS等低碳能源領域的合作機會,為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今年3月,中國石化還宣布與道達爾能源共同生產可持續航空燃料,助力國際航空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雙方將在中國石化的一家煉廠內合作建設一條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線,利用廢棄油脂生產可持續航空燃料,提供更好的綠色低碳解決方案。
孫傳旺表示,中國具備龐大的能源市場、高效的裝備制造能力,法國擁有先進的油氣開采技術、成熟的操作經驗。復雜環境下的資源勘探與開發合作、高端能源科技的攜手研發,是中法兩國在油氣資源開發和新型清潔能源領域的合作典范。通過多元化能源投資策略、能源技術創新以及海外市場開拓等多維路徑,有望共同維護全球油氣供應穩定。長期來看,中法合作應聚焦于綠色油氣技術、能源數字化、氫能經濟等新興領域,鞏固兩國在全球能源體系中的戰略地位。
互利共贏,攜手布局“新藍海”
在近日舉行的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期間,中法企業家代表圍繞產業創新與互信共贏、綠色經濟與低碳轉型、新質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三個專題進行研討,雙方企業更是在核能、航空、制造業、新能源等領域簽署15項合作協議。
“中法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是中國裝備制造能力、市場深度優勢,與法國先進能源技術、綠色發展理念的有機統一。”孫傳旺表示,“首先,深化法國先進能源技術與中國廣闊市場的優勢互補;其次,降低新能源技術交流門檻、優化市場準入機制;再次,推動核電等清潔能源接受程度與應用范圍,充分發揮清潔能源的替代效應。未來,雙方應進一步挖掘分布式綠色電力、海上風電、光伏建筑集成、氫電耦合等方面的廣闊藍海。”
方東葵認為,下一步,中法能源合作的重點集中于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而核能合作是中法兩國應對能源和環境挑戰的積極共識。“中法都在積極探索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研發和應用,同時在高溫氣冷堆、快中子反應堆等第四代核技術上各有戰略布局。此外,研發更高效核燃料循環技術和安全、環保的核廢物處理技術也是大勢所趨。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中法兩國可以共同開發更為先進的核安全技術,并協作制定相應的國際標準和監管規范,以促進全球核能行業的安全水平提升。”
中法兩國能源企業互利合作正走得更深更遠。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趙國華在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表示,產業轉型需要技術助力,更需要生態協同帶來的強大合力,產業協作將促使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產業鏈協作等各個領域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為全球經濟、環境、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道達爾能源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安頌嵐強調,一直以來,法中能源發展的關鍵詞都是合作伙伴。“中國企業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積累了大量經驗,有著深厚功底。在中國本土,我們和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石油、中國三峽集團、中遠航運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我們同樣也和中國企業形成了優勢互補,共同推動合作共贏。目前,中國企業積極發展新能源并積極在國外投資,助力全球氣候目標實現,我們將與中國合作伙伴一道,尋找項目開發落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