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各項氫能政策的出臺,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在近日舉辦的“氫動未來”氫能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八研究所副所長、中船派瑞氫能科技公司董事長宮志剛說。
在技術裝備方面,我國研發了工業用儲氫材料、離子交換膜、電催化劑等一批關鍵材料,建造了49噸燃料電池重卡、氫內燃機飛機、“三峽氫舟1號”氫動力船舶、大型電解水制氫電解槽等一批重大裝備。
在產能方面,據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國氫能產量約3550萬噸。“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氫氣需求總量約為3300萬噸,供需基本平衡。其中,超過95%的氫氣用于石油煉化、合成氨等產業。”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洑春干介紹。
完善的氫能產業鏈涉及制造、存儲、運輸、應用等環節。“儲存和運輸是氫能產業鏈最重要的環節,關系氫能使用的安全性和經濟性,也是產業發展的瓶頸所在。”洑春干說。
氫的儲存形式包括壓縮氣體、液氫、氫化物、吸附氫和重整燃料等。其中,液氫儲存期限長、運輸距離遠、經濟性好。“我國正積極推進液氫運輸技術發展。”洑春干說。
綠氫發展也備受行業關注。氫能分為灰氫、藍氫、綠氫。綠氫是指在新能源發電的基礎上,通過電解水制成的氫。這種制氫方式碳排量非常低,但成本較高。劉聰敏稱,目前我國氫能以灰氫為主,綠氫在全國氫產量中占比僅1%。
宮志剛表示,綠氫成本控制途徑包括降低設備制造成本和用電成本、提高設備利用率、推動產業鏈降本增效。“隨著碳交易價格不斷攀升、綠氫成本不斷下降,綠氫逐步取代灰氫將成為必然。”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