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科院自主研發的煤礦用鉆屑法智能檢測系統裝備在內蒙古巴彥高勒煤礦順利完成試驗。試驗結果顯示,該系統裝備具備單米鉆屑超90%高效采集與自動稱量、遠程一鍵式操作、45分鐘內完成15米鉆孔檢測作業等功能,實現了鉆屑法檢測危險判識與動態預警的智能化轉型。這是目前我國煤礦井下用于鉆屑法檢測領域的首套鉆屑法智能檢測成套裝備,為煤礦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等高風險礦井,識別潛在危險提供了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撐。
煤礦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等嚴重威脅著礦井的安全生產,隨著礦井開采深度與開采強度的不斷增加,災害發生的破壞力、頻度也在加大,因此行之有效且操作簡單的礦壓監測方法對礦井安全生產意義重大。煤礦井下鉆屑法檢測是礦井用于監測礦壓的常用方法,主要通過觀測鉆孔過程中單米鉆屑重量、施工動力現象等,對局部危險進行預先判斷。過去,煤礦井下鉆屑法檢測主要依靠人力推動小型鉆機具開展鉆孔、取屑、稱量等相關作業,存在著施工效率低、安全風險高、檢測精度低等問題,特別是在有限空間進行人力雙臂頂推鉆進工作,易發生鉆機具反向沖擊等突發安全事故。
為解決這一難題,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科院沖擊地壓團隊圍繞自動稱量、遠程控制等開展科研攻關,歷時3年,自主研發了集數據采集器、遠程控制器、動力總成、電源箱、行走裝置等模塊于一體的煤礦用鉆屑法智能檢測系統裝備。該系統裝備不僅具備了煤粉自動稱量、檢測作業遠程控制、鉆采參數實時采集、圖表展示預警分析等多項功能,而且通過搭載稱重、轉速、風壓、轉矩、位移等10余項傳感器,創造性地將卡鉆、頂鉆等動力現象判識智能化,實現了“鉆-采-測-錄”一鍵式高效安全作業。與此同時,該系統裝備還配套了由煤科院自主研發的上位機鉆屑法數據分析處理軟件,不僅可實現實時預警與數據管理的動態結合和有效互饋,進一步優化了“人、機”信息交互結構,而且通過“一鍵”式生成報表可上傳至煤礦災害智能預警與綜合防治系統平臺,真正達到了“減人增效”的目標。
向“新”而行賦能新質生產力。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科院將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1245”總體發展思路,堅持“創新驅動、做強主業”兩大戰略,勇擔推動煤炭科技進步使命,持續強化煤炭科技創新支撐,持續發揮礦山災害防治技術優勢,持續攻關煤礦安全生產領域系統裝備研發,聚焦煤礦用鉆屑法智能檢測系統裝備的智能化、小型化,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為加快推進煤炭行業的新質生產力貢獻煤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