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在京召開《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4》《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4》發布會。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安全的重要論述精神,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支撐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組織編寫了《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4》《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4》。兩本報告緊密跟蹤行業動態,全面總結了 2023年我國煤炭、油氣等各能源品種的供需形勢和能源科技、政策、國際合作等方面的主要進展,對電力行業 2023年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分別研判了能源、電力發展趨勢,對相關政策進行了深入解讀并提出建議,為政府決策、企業經營和社會發展提供支撐與服務。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4》
01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電規總院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饒建業表示,我國能源供應能力顯著增強。2023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8.3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4.2%。非化石能源發電實現新突破,2023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7億千瓦,占比達到53.9%。其中,風電、光伏裝機突破10億千瓦。能源儲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電力輸送通道不斷完善,油氣儲運設施持續加強,新型儲能、抽水蓄能規模再創新高。
《能源報告》顯示,我國能源消費仍呈現剛性增長態勢。2023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57.2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5.7%,能源消費彈性系數達到1.1,能源消費增速自“十一五”來首次高于GDP增速。我國能源低碳轉型穩步推進,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17.9%,石油消費比重增加至18.3%,天然氣消費比重增加至8.5%。煤炭消費比重下降至55.3%。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持續推進,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后,2023年單位GDP能耗強度下降0.5%,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節能降碳加快推進。
饒建業表示,我國能源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可控換相直流換流裝置、燃料組件池邊檢查系統、構網型純新能源電網一體化控制、圓筒形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等技術加速迭代升級。重大創新工程持續推進,全球首個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運投產,我國第一口萬米深地科探井開鉆,泰州煤電CCUS項目、安慶石化30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解裝置等投產,肥城、應城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并網發電。《能源報告》顯示,我國能源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先后印發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等文件,“雙碳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在電力體制改革方面,出臺了《電力現貨市場》,印發了煤電容量電價、抽蓄容量電價等價格機制政策,開展了第三監管周期輸配電價核定等工作,我國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推進。油氣方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氣市場體系改革提升國家油氣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關于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有力促進了油氣行業可持續發展。此外,市場建設加速推進。2023年電力市場交易電量達5.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61.4%。碳市場升級擴容,2023年全年總成交額達144.44億元,同比增長410%,交易規模明顯擴大。我國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綠色能源合作成果豐碩。
02 建設雙碳目標下的新型能源體系
圍繞雙碳目標下的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能源報告》提出了三方面研判:
1.實現“雙碳”目標,需要更加注重消費側節能降碳。我國重點用能行業節能降耗的空間和潛力巨大,加快推進消費側的節能降碳工作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
2.西部地區新能源開發與當地產業發展需統籌布局。為應對并網、消納、環境等挑戰,西部地區新能源基地開發需要統籌能源、產業和生態等關鍵要素,積極引導有轉移潛力的產業向西布局,同時做好存量產業負荷的綠色供能替代。
3.氫能基礎設施建設需提前做好統籌布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應該在更大范圍提前統籌布局好氫能的生產和消費,積極構建西氫東送、北氫南送的輸運格局,探索建立氫能資源優化配置平臺,為終端提供綠色穩定安全的氫能供應。
《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4》
01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推進
電規總院電力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強表示,我國電力供給朝著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的方向加速推進。截至2023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全國發電量9.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西電東送”規模達3億千瓦,較上年增長約4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突破15.7億千瓦,同比增長23.9%,占全國總裝機53.9%,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新型儲能爆發式增長,2023年新增規模約2260萬千瓦,是2022年末新型儲能規模的2.6倍。
《電力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9.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自2013年以來,電力需求穩步增長,全社會用電量增加3.88萬億千瓦時,十年平均增速約5.6%。用電結構繼續優化,第三產業用電量年均增速10.3%,用電比重提高了6.4個百分點;居民生活用電年均增速7.1%,用電比重提高約2個百分點。
劉強表示,我國電力系統運行效率不斷提升。新能源利用保持較高水平,全國風電、光伏利用率達到97.3%、98%。重點領域的節能降碳改造持續推進,燃煤發電、電解鋁、水泥等重點行業能效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6000 千瓦及以上火電供電標準煤耗降至302克/千瓦時。清潔能源技術裝備水平全球領先。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建設能力領跑全球,核電形成了自主品牌的“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玲龍一號”等三代先進壓水堆技術。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步伐加快。2023年,完成市場化交易電量5.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占全社會用電量61.4%。多層次電力市場體系有效運行,電力中長期交易在全國范圍內常態化運行,省級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全面鋪開,南方區域電力現貨市場首次實現全區域結算試運行,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加速開展。輸配電價體系不斷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持續優化,煤電容量電價機制初步建立。綠電綠證交易規模實現倍增,交易體系進一步完善。
02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程的幾點研判
1.“增量達峰”是我國碳達峰的核心特征
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和以5G、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將成為我國用電增長的新增長極,未來5-10年,我國每年新增用電量將維持在5000億千瓦時左右。與發達國家“自然達峰”不同,我國碳達峰將是一個用電量增量巨大的“增量達峰”進程。
2.推動新能源可靠替代是突破“不可能三角”的核心抓手
當前新能源可參與電力平衡容量比例極小,需通過建設系統友好型電站等模式,依托高精度長時間尺度功率預測、新能源主動支撐、一體化調控等技術和機制創新,應用新的規劃技術,逐步提升新能源電力替代能力。經研究,預計2030年新能源電力替代將提升至裝機規模的8%以上。
3.調節能力提升的核心是“源網荷儲四端統籌優化”
我國新能源已進入跨越式增長的新階段,消納壓力持續增大。需以保障新能源合理消納利用為目標,確定調節能力需求,源網荷儲四端統籌優化。預計到2025年,源網荷儲各側調節能力協調發展,可調用的最大調節能力提升約3億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