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目標鎖定
“2018年分布式光伏3.0升級公益行”在全國范圍搜尋,華東地區,目標鎖定:趙春江教授,原上海電力學院太陽能研究所所長,上海民用光伏建筑第一人。
朝圣之路 心驚動魄
位于上海市閔行區山花路的一個小區屋頂電站,是上海第一個家庭太陽能發電站。
2006年12月,作為上海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趙老師在自家閣樓房頂上安裝了一套裝機容量為3 kW的并網太陽能發電站,那是一片30多平方米的多晶硅光伏組件陣列,22塊太陽能電池板,與水平線保持25度夾角,日均發電近9度。除滿足自家用電需求外,還可實現余電上網。
“以前寫研究報告寫到上海的日照強度和發電量時,我心里就沒底了。現在我差不多弄清楚了。在上海,每1千瓦的太陽能電板,每年發電1000度左右。”這些年的數據積累,讓醉心于光伏研究的趙教授心里越來越有底。
跨出頂樓的閣樓窗戶,是一個只有半米左右寬的不銹鋼架子組成的“過道”,在這里陳列著長達12年的古董級分布式電站。
這個12層樓頂的過道,趙教授摸索著走了12年,摩挲著這些經歷風雨和歲月的組件,他遠眺著遠方熙熙攘攘的高架立交包圍著的城市說“今天,我不再有,一個孤島的感覺了”。
2000年初,在日本留學15年趙教授,辭掉待遇優厚的工作,將在日本學到的太陽能發電技術帶回到家鄉上海,帶領工人上房揭瓦,建造了這個3 kW的光伏發電系統,當時總價超過20萬元,趙家也成為了第一個在上海靠太陽能發電自給自足的家庭。
然而,突然收到的比平時貴了好多的電費單子卻讓妻子十分惱火。起初,趙老師也非常詫異,不過他很快明白了,傳統的單向電表,無論是流進還是流出的電量,電表都不分青紅皂白地累計用電度數。這導致趙教授不僅沒賺到一分錢,還天天給加倍給電力局送錢。這段故事也成了中國分布式光伏歷史中,可圈可點的一段傳奇。
至今,趙教授還經常饒有興趣的帶著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去看這塊古老的電表,他說“你看,后來上海供電局在這塊電表上貼了PV兩個字母,我一直保留著這塊電表,它就是歷史”。
了解到此次公益行動的宗旨之后,趙教授非常欣慰,他深知家庭光伏系統“高效率、高可靠、高收益”的重要性,他詳細詢問了此次替換行動中由隆基樂葉和古瑞瓦特提供的最新產品性能,對于行業越來越多人加入,既要讓老百姓能用得起,又要是良心品質產品的推廣公益活動,曾經只身一人沖鋒陷陣,親歷示范的趙教授,如今笑容燦爛,他說“我,再也不孤獨了”。
意外驚喜 秘密花園
按照原計劃,將替換升級此套已安裝運行12年的系統,對其老舊的組件和逆變器老化、系統PR性能分析和失效機制進行研究。然而,由于施工難度和危險太大,此次公益活動決定放棄這個站點的行動,電站也將保留下來成為一座永久的光伏博物館。
正當行動小組的成員失落糾結的時候,趙老師又帶領大家來到“第二座實驗室”——一座藏著光伏的秘密花園,2003年建造的位于上海松江的別墅屋頂電站。
來到趙教授家的小院子里,最吸引行動小組成員目光的就是這個位于書房一角的實驗臺,在這里,這個心存夢想、研究不輟,不斷超越的趙教授,有著一套自己原創的心愛大玩具——光儲網荷“樂高積木”。
這是一套直流系統,當我們踏進這個秘密花園的門檻之后,趙教授笑著介紹,他指著頭頂的燈,角落放著電解水制氫裝置,窗外是光伏組件毫無懸念,平臺上還有小型的燃料電池模型和超級電容、負荷響應。
“直流系統,在未來分布式光伏中,也會是一種可能性和方向趨勢”趙教授說。光伏電源和負荷都是直流,通過直流-直流變換就可以給負荷供電;未來的大型集中光伏電站中,亦可實現直流升壓、高壓并網。在這個直流系統中,超級電容作為功率型儲能單元,可實現在毫秒級充放電,提高分布式系統的電能質量。
十二年,一個輪回之后,趙教授開始了新的探索,研究新型集成技術。讓行動小組感嘆的是,正如在“尋找最美光伏組件”之后發起的此次“分布式升級公益行”活動的slogan“沒有最美,只有更美”一樣,“最美”的不是“那個組件”,而是一代代光伏人自強不息、突破自我、永無止境、不斷精進的“光伏心”!
發現目標 行動在即
走上別墅的天臺,俯視便是趙老師的第二發電廠:2012年建成,由20塊組件組成兩串,一串使用的是組串式逆變器,另一串使用的是微型逆變器。所有的測試數據,趙教授都有完整的記錄。
行動小組根據趙教授的實驗計劃,選擇了第一串由10塊組件組成的、使用組串式逆變器的系統進行替換。行動小組在現場進行了組件的外觀檢查,部分組件的紅外測試等,初步的診斷結果將在今年5月28-30日SNEC第十二屆(2018)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覽會暨論壇上分享,后續的測試結果將在專業報告中與大家分享。
分布式光伏3.0升級公益行上海站完美收官,行動小組馬不停蹄奔赴火腿之鄉——金華,更多精彩,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