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場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升至61.4%——電力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新成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過去一年,電力統一大市場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市場化交易電量持續上升,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進入“加速期”。
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事關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專家表示,要進一步健全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交易規模快速擴大
近年來,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初步建立了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有效促進了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和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電力市場交易規??焖贁U大。全國市場交易電量由2016年的1.1萬億千瓦時增長至2023年的5.6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提升至61.4%。中長期交易電量占比超過90%,有效穩定了總體市場規模和交易價格。截至2023年底,全國電力市場累計注冊經營主體74.3萬家,同比增長23.9%,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
電力市場交易機制不斷完善。2023年,電力中長期交易已在全國范圍內常態化運行并持續增長,充分發揮了保供穩價基礎作用。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穩步推進,23個省份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反映實時電力供需的價格機制基本建立。輔助服務市場實現全覆蓋,形成以調峰、調頻、備用等交易品種為核心的區域、省級輔助服務市場體系,對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促進新能源消納、降低系統調節成本發揮了積極作用。
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今年以來,我們在加快制定出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基礎規則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張星介紹,1月4日,《電力企業信息披露規定》印發,更好滿足經營主體信息需求;4月12日,《電力市場監管辦法》印發,著力保障電力市場統一、開放、競爭、有序。
隨著能源低碳轉型深入推進,適應能源結構轉型的電力市場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表示,要持續深化電力市場改革,進一步規范交易規則和技術標準,持續完善和銜接市場機制,破除市場壁壘,推動形成多元競爭的電力市場格局,實現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和共享互濟。
現貨市場穩步發展
“無現貨,不市場”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通過現貨交易發現價格,中長期交易套期保值,電力市場交易才能成為一個完整體系。
2017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文,選擇南方(從廣東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甘肅8個地區作為第一批試點,正式啟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去年以來,山西、廣東、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已陸續“轉正”。
從實際運行來看,針對能源電力安全保供,電力現貨市場通過選定適宜市場模式、設置合理市場價格限值、建立容量補償機制、制定分時電價傳導機制等做法,實現了市場環境下電力安全保供。以山東為例,2023年迎峰度夏期間,高峰高價激勵煤電機組發電能力提升270萬千瓦,激發獨立儲能頂峰放電能力充分釋放,分時電價機制引導市場化用戶晚高峰移峰200萬千瓦,保障了電力安全可靠供應。
隨著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推進,我國能源電力發展格局和市場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傳統以電量競爭為主的市場機制,無法準確體現電力市場各經營主體為系統提供的電能量價值、容量價值、安全價值、綠色價值,不利于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也難以平衡多元經營主體利益。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能源政策與市場研究院副院長凡鵬飛表示,破解這些問題,需從更高層面完善頂層設計,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電力現貨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電力安全保供能力、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等方面作用顯著,是重中之重。
新能源有序入市
電力市場一大重要功能,就是解決新能源消納難題。
新能源入市是電力市場化建設的關鍵問題之一。一方面,有助于推動更多新能源發電主體參與電力市場,使價格更加真實地反映市場供需關系和電力價值;另一方面,也為新能源占比持續提升的電力市場機制設計和新能源領域的電源規劃決策提供參考,最終通過市場化方式引導新能源合理投資和經濟消納。
比如,山東通過引入新型儲能等多元主體參與電力現貨交易、設置合理的價格限值、制定分時電價傳導機制等措施,對于激勵各類主體參與電力系統調節,挖掘新能源消納空間發揮了積極作用。
綠證交易也在拓展新能源消納空間。在浙江嘉興海寧市,有67家企業近日從北京交易中心平臺順利接收了151.6萬張綠色電力證書,折合電量約15.16億千瓦時。據浙江電力交易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浙江綠證交易規模已達1683萬張,折合電量168.3億千瓦時。
“一張綠證代表1000千瓦時綠電,企業購買綠證之后就相當于有了消納綠電的憑證。”國網海寧市供電公司市場營銷部副主任仲皆文說,隨著政策機制日益完善,以及企業綠色環保理念顯著提升,越來越多企業購買綠電綠證,用以滿足產品零碳生產需求。綠電綠證助力企業塑造了綠色品牌形象,為促進外貿經濟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2023年,我國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達到6845億千瓦時,占新能源總發電量的47.3%。電力輔助服務機制挖掘系統調節能力超1.17億千瓦,促進清潔能源增發電量超1200億千瓦時。綠證交易突破1億張,綠色價值逐步顯現,積極助推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主任張琳表示,要有序推動新能源進入市場,明確新能源參與市場方式和路徑,提升電力市場對高比例新能源的適應性;健全綠電、綠證交易機制,引導各方合理承擔新能源消納責任及成本。(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