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港油田在旗下渤海灣趙東油田的開發過程中,以2645米的長度,刷新國內側鉆井的尾管下管最長紀錄,圓滿完成下尾管和固井作業。
趙東油田位于渤海灣極淺海區,基于海上開發的特點,油田井口數量有限,開發新油井通常需要基于老油井,在老油井井眼的套管內側面“開窗”,然后繼續開采石油,這樣的油井也被稱之為側鉆井。目前,趙東油田有近200個井口,但地下井眼多達近400個,有的老油井被重復利用4次。
趙東油田平臺生產現場(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此舉實現了資源的集約式利用,但卻面臨地下井眼之間防碰繞難度大,井眼巖屑運送困難,套管下管容易遇阻和循環憋堵等難題。
大港油田趙東采油管理區產能建設中心主任郭海濤介紹,面對生產中出現的技術難點,大港油田在鉆井過程中,充分借助信息化智能手段,通過實時鉆井數據傳輸系統與錄井遠程傳輸系統,實現專業一體化協同跟蹤與分析。在最近的一次側鉆井套管下管過程中,通過一系列技術攻關,歷經39個小時,成功完成下套管及固井作業,從開鉆到完井一共16.5天,長度達到2645米,刷新了國內側鉆井尾管下管最長紀錄。
趙東油田平臺鉆井作業現場(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郭海濤表示,此次側鉆井下尾管比國內同類型用時節省30%,并大幅節約預算資金。該鉆井紀錄的打破,為國內同類型側鉆井提供了借鑒,也為國內海上油田開發提供了更多國產工具和技術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