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就修訂形成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以下簡稱《規范條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對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企業的選址、固體廢棄物的處理、節能評估、研發及工藝改進等方面提出新要求。這也標志著叫停近半年的動力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申報迎來重啟。
在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白名單”申報工作非常重要,成功入選的企業將以“正規軍”身份從事相關工作,是汽車廠商和電池企業項目招標的必要條件。《規范條件》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帶領“白名單”制度回歸,將助力行業進入有序、規范的良性發展軌道,進一步構建電池產業循環閉環,護航產業高質量發展。
期盼已久 及時且必要
動力電池回收是一門新興產業。為樹立標桿效應,引導產業發展,工信部從2018年到2024年已先后發布5批次共計156家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白名單”企業。
記者注意到,相較于前三批次,第四批、第五批入選企業大幅擴容,尤其是第五批入選企業名單中,有多家企業成立時間不足1年。這些企業短時間內能否達到門檻要求、是否具備生產能力,一度引發市場質疑。今年3月,工信部發文暫停受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企業申報規范條件。工信部方面表示,將結合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組織專家對申報規范條件進行修訂,更好地推動產業發展。
“這半年時間,行業發展情況不容樂觀。一邊是政策叫停動力電池綜合利用企業‘白名單’申報,一邊是碳酸鋰原料價格持續下跌,企業上個月剛回收電池,還沒來得及拆解加工,回收電池就降價了。盡管還有一些新建項目,但更多項目都出現觀望態勢,甚至暫停業務。”北京朋米科技總經理黃付升向《中國能源報》記者指出,《規范條件》是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的風向標,從業企業亟盼新規范要求的出臺,盡快重啟“白名單”申報工作。
有規則才好行動。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電池回收利用委員會秘書長楊林向《中國能源報》記者指出,從產業發展歷程來看,《規范條件》的出臺及時且必要。當前行業參照執行的是2018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至今已實施6年,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環境變化,這一管理辦法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發展需求,有必要根據行業發展最新情況進行修訂。他進一步指出,動力電池的回收再利用不僅能夠保護環境,更具有循環經濟和戰略資源屬性,也是確保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可持續發展和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
抬高門檻 企業要有真實力
申報者趨之若鶩,如何杜絕“掛羊頭賣狗肉”、打著回收旗號找融資的企業,篩選出真正扎根行業、具備實力的企業?
《規范條件》提高“白名單”企業準入門檻和實力要求,要求綜合利用企業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業務收入的3%。對再生利用企業增加了能源消耗相關要求,對材料回收率的要求更細致和明確,冶煉過程鋰回收率不低于90%,鎳、鈷、錳回收率不低于98%。對梯次利用企業要求具有發明專利或3項以上實用新型專利,年梯次利用量應不低于回收量的60%。
“可以說是大幅提升了技術要求,個別條款甚至是‘苛刻’。”黃付升以梯次利用企業舉例,相較于回收利用項目的高投入,梯次利用多為中小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快速獲得專利。宏觀政策導向是實現資源利用率最大化考慮,但從企業生存角度來看,中小企業如果回收的電池質量不高、剩余容量低,本身難以進行梯次利用,加上目前政策文件規定中大型新建儲能電站、電動自行車不得使用梯次利用電池,梯次利用電池的應用場景也減少了,新規60%的數值或有些偏高。整體而言,作為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的頂層設計,《規范條件》就是要推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技術升級,抬高準入門檻,讓具備實力的大企業脫穎而出,讓“小作坊”“黑作坊”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規范條件》將白名單企業“申請書”和“企業規范情況表”予以公開,對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企業的評價標準予以明確。楊林坦言,此舉解決了以往部分市縣級工信部門可能并不清楚的“白名單”申請條件和申請流程問題,使其更加公開、透明,杜絕了很多“暗箱”操作空間。“以往企業申請‘白名單’,找咨詢機構輔導的費用高達數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這一費時、費力、耗錢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
短期陣痛 前景仍然可期
“白名單”是企業的金字招牌,但不意味著,拿到就可以“躺平”。
《規范條件》建立了明確的監督管理機制,要求白名單企業在每年第一季度結束前提交《年度報告》,監督整改不到位或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環保等事故,以及主體生產設備連續2年關停或開工負荷不足10%的企業將被撤銷“白名單”稱號,同時鼓勵社會各界對白名單企業進行監督,向工信部投訴或舉報。
規則清晰,監管有力。“之前大家都在觀望,隨著《規范條件》靴子落地,市場景氣度將快速提升,大家心里有數,都要動起來了。”業內人士預計,“白名單”申報工作有望10月份正式啟動。
對于市場前景,黃付升充滿信心。“碳酸鋰價格不會無限下跌,價格終將穩定。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浪潮有所延遲,一旦廢舊電池規模上來,行業盈利前景可觀。”他判斷,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是一個龐大的朝陽產業,到2026年,動力電池面臨大規模退役,屆時市場將迎來爆發,預計到2030年,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楊林指出,在鋰價大幅走低甚至已經跌破成本價的當下,廢舊電池回收利用行業掙扎于虧損與微利“生死線”。對一線生產企業而言,《規范條件》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升級合規成本,會存在短期陣痛,如果鋰價維持當前走勢,預計一年內將有大批企業倒閉破產。做強做好這一產業,離不開政策扶持,他建議,相關部門給予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一些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關心支持合規企業。尤其是加強梯次利用企業的技術攻關和政策引導,當前梯次利用電池應用場景有限,急需技術研發、資金和政策方面的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