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下旬,由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油田作業區組織研發的新型低溫破乳劑,持續保持良好應用效果,成功破解流花16-2油田群低溫含蠟破乳的業界難題,油水處理成本創歷年同期新低,為深水油田的高質量開發探索出新路徑。
“破乳”是啥?
流花16-2油田采出原油含蠟量較高,屬于高含蠟輕質原油。油田距“海洋石油119”FPSO超23公里,通過水下生產系統開發,是我國水下輸送距離最遠的油田。在通過長距離海管輸送時,原油的“體溫”不斷下降,最低時僅有15攝氏度。加上運輸造成的強作用力,大量蠟質以微蠟晶顆粒的蠟晶形式析出,“油”抱“水”,析出的微蠟晶顆粒附著在油水界面,改變了界面狀態,使和原油互不相溶的水能夠混合到一起,變成極其穩定的油包水乳液。這就是乳化的過程。
乳化現象在原油開發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但由于流花16-2油田原油“體溫”極低,加上含蠟“體質”,導致乳化程度比傳統工況高得多,與水的融合更為緊密。因此,對生產流程的沖擊更為嚴重,成為深水原油開發面臨的業界難題。
業界難題怎么破?經過數輪的研究攻關,流花油田作業區根據生產實際明確了“破乳劑破乳”的工作思路,聯合國內外科研技術單位,圍繞原油組分與乳液形成兩方面,針對乳液組分、乳化過程、乳化界面及界面張力進行系統性多重分析,奮力探索“根治”乳化的辦法。
今年以來,流花油田作業區基于破乳機理的新認識,通過多次試驗,成功研制出一款水溶性小分子低溫破乳高效配方。該新型破乳劑較原使用藥劑成本降低42%,不僅徹底解決低溫含蠟破乳難題,還能有效降低油水處理成本,水處理成本同比降低6倍,油處理成本同比降低1.5倍。
流花油田作業區耗時三年,成功解決了低溫高含蠟破乳難題,具有極高的行業推廣性。相關創新成果也為降低海上油氣生產能耗鞏固了技術體系,助力企業精益管理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