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六部門印發《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各部委建立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共同研究解決行動計劃落實中的問題,結合自身職責確定年度工作目標。計劃提出開展多元化智能光伏試點示范,培育一批國家智能光伏示范企業,探索可推廣可復制的智能光伏建設模式。
行動計劃提綱挈領地將光伏產業定義為基于半導體技術和新能源需求而興起的朝陽產業,是未來全球先進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計劃總體要求加快提升光伏產業智能制造水平,提出促進我國光伏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光伏產業深度融合。
提升目標涵蓋產業鏈各環節,落實細化至各部委:行動計劃的提升目標涵蓋從智能工廠至制造技術與裝備、光伏產品、系統建設與運維以及產業環境的各個方面,并將每個細化的提升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個部位,對各部委的具體執行具有較強的指引作用。對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提出升級目標,提升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光伏系統智能集成與運維。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要求各地合理把握發展節奏,優化光伏發電新增建設規模。而且,《通知》明確,根據目前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今年我國暫不安排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就連此前有大量政策傾斜、不受指標管理的分布式光伏,也將受到相應限制,6月后中央將不再進行補貼。
業內有觀點稱,本次三部門之所以出臺如此嚴厲的新政,根本原因在于補貼壓力太大,且短期內難以解決。多年來,中國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主要采取“標桿電價+財政補貼”的方式,補貼資金來源于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隨電費收取。但隨著光伏裝機快速攀升,補貼缺口持續擴大。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達到1000億元。
SOLARZOOM新能源智庫分析人士馬弋崴認為,本次政策調整的意圖是減少增量項目補貼缺口,使光伏產業更加健康發展。主管部門正以“主動刺穿泡沫”的方式來規避更大的補貼缺口風險。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也提出,在補貼壓力過大、國家還在大力下降社會用電成本的新常態下,高歌猛進烈火熬油勢必不可持續。光伏行業在上一輪變動時淬煉出了一批真正優質的企業,希望本輪變動能促成全行業在平價上網前的又一次自我提升。
不過,林伯強則認為,由于光伏電站組件價格下調,安裝價格也會下調,投資回報率并沒有減少太多,因此今年分布式光伏的新建熱度并不一定會下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