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21年“缺電”危機,煤電在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博弈中不斷擴大自身的防線。在“雙碳”戰略的實施中,“運動式”減碳、單邊去煤減煤的行動也被叫停。決策層從戰略層面反復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毋庸置疑,在清潔能源轉型的進程中,煤炭、煤電的兜底保障和基礎調節作用無可替代。煤炭、煤電的資產價值在安全降碳、能源保障中愈加重要,“雙碳”戰略的推進也賦予火電新的使命。
4月9日上午8時37分,國能(連江)港電有限公司2號機組首次并網發電一次成功,正式進入帶負荷試運行階段,為下一步2號機組168小時滿負荷試運和高質量如期投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湖北省孝感市四期擴建7號機組(1×1000MW)項目
據國家開發銀行消息,2022年一季度,國家開發銀行向能源領域發放貸款1090億元,重點支持核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展,以及煤炭等傳統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3月31日,國能福建石獅公司在完成月度發電任務的前提下,抓住全省低溫多雨、全天機組負荷率較低的時機,轉“搶發電”為“搶發效益電”,在調峰輔助服務交易市場主動作為,實現單機日深度調峰凈收入81.64萬元,創單機調峰輔助服務日收益年內新高,當日收益在區域火電機組中排名第一。
3月31日9時38分,全球首臺高效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在廣西防城港市成功并網發電。該機組由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全套國產化設備,運行壓力、溫度和發電效率均創造了煤氣發電領域新的“世界紀錄”。
近日,山東省發布《“十四五”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劃》,其中提到實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動,以風電、光伏發電為重點,以生物質、地熱能、海洋能等為補充,因地制宜推動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協同化發展,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力爭達到9000萬千瓦左右。煤電發電量、清潔能源發電量、省外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68:15:17優化到60:20:20。
“我們每日對高硫煤、低熱值煤進行分倉摻配、分時摻配,通過精準控制原煤倉煤位、制粉系統出力等手段,低負荷時以摻配低熱值煤為主,高負荷時以摻配高硫煤為主,有效降低了燃煤成本,實現了經濟效益最大化。”電力集團晉控電力同華發電公司燃料管理部主任薛學敏介紹說。
2021年12月22日,經國家能源局批準,電力行業標準《火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公開發布,并于2022年3月22日正式實施。
山西省大同市湖東電廠2×100萬千瓦“上大壓小”項目
3月29日,由中國能建廣東院設計、廣東火電承建的國內首個兼具氫能利用的一體化綜合能源示范基地項目惠州大亞灣石化區綜合能源站項目進行了第一方混凝土澆筑,標志著項目正式開工。
山西省大同市晉能控股熱電三期(2×1000MW)項目
中國火電 - 中國火電站(廠)新聞資訊與改造動態,中國火電,燃煤電站,中國煤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