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從去年9月我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承諾以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已在能源領域拉開大幕。在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現有條件下,加快能源系統的低碳轉型,特別是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未來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2021甌江峰會·第二屆國際工業與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大會10日在浙江溫州開幕。院士、專家等齊聚,共探如何加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吉林省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可以發揮天然稟賦來發展生態健康產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建宇10日表示。
“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70%。”在近日舉行的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作為對市場上當前需求和潛在市場需求的一種比較,這一比率的提高不啻于給已經處于上升通道、且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領先地位的民營車企打了“雞血”。
全國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經進入上線倒計時。此前,生態環境部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不僅將碳排放權交易從地方試點擴展到全國,同時也將交易氣體的范圍從二氧化碳擴展到了包括六氟化硫、甲烷等在內的6種溫室氣體。
我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已經向世界宣布,對外它彰顯了一個負責任大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態度,對內它將引領我國實現低碳轉型,從工業文明轉向生態文明。然而,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而且城市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主戰場。
作為實現“30·60”目標的重要一環,今年上半年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加速落地。記者了解到,遼寧、廣東等多地已發布未來五年綠色產業投資規劃;在資金來源方面,銀行、保險、信托等多元化融資也進一步開啟。
6月28日,全球首套1MWh鈉離子電池光儲充智能微網系統在山西太原綜改區正式投入運行。該項目由中科院物理所與中科海鈉聯合推出,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大規模儲能關鍵技術與應用示范項目重點支持。
上市板塊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441億元,同比增幅13.55%,凈利潤23.70億元,同比增幅20.98%——“十三五”收官之年,中天科技再一次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2021世界5G大會之“5G與碳達峰碳中和論壇”會前座談會29日在北京舉行,眾多產業界精英、科技企業和傳播學者,圍繞論壇主題——5G技術如何促進碳達峰碳中和進行研討,以助力5G技術的加速應用,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28日,由國家能源局、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共同主辦的2021年國際能源變革對話在蘇州市開幕。這是“3060”目標提出后,中國國家能源局在國內召開的首次能源變革國際性大會。蘇州,這座江南古典園林城市的新時代能源變革圖景,再度為全球所聚焦。
煤炭正在經歷從燃料到原料再到材料的變革。6月28日,由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中科海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打造的1兆瓦時(MWh)鈉離子儲能系統,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投運。
6月28日,由國家能源局、江蘇省人民政府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共同主辦的2021年國際能源變革對話在江蘇省蘇州市開幕。對話以“能源變革,邁向碳中和”為主題。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廣杰、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卡梅拉和國際能源署署長法蒂·比羅爾等分別以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為深入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能源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推動能源科技進步,根據“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相關部署安排和《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管理辦法》(國能發科技〔2020〕49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有關要求,國家能源局決定近期聚焦能源安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重大需求,圍繞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氫能與燃料電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能源系統安全等重點領域...
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下,地方版碳達峰路線圖正加速浮出水面。浙江省日前印發《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提出具體的技術路線圖和行動計劃,搶抓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制高點,到2025年和2030年,高質量支撐浙江省先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記者了解到,已有上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十余省市提出在今年內出臺碳排放達峰行動相關方案。從各地已披露的碳達峰方案設計思路來看,加大能耗“雙控”工作力度仍是重頭戲。
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后,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一個是構建現代化能源經濟,另一個是構建能源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