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召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楊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落實李克強總理明確要求,總結楊凌示范區建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分析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努力開創楊凌示范區建設發展新局面。
黨中央、國務院對楊凌示范區建設歷來高度重視。1997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20年來,中央領導同志始終把楊凌示范區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陜西視察時明確提出了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指出要發揮楊凌示范區等為骨干的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帶對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作用。李克強總理今年7月考察楊凌時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農村空間廣闊,政府要提供好的環境,形成制度紅利,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這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楊凌示范區建設指出了方向,明確了要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我曾三次來楊凌調研,每次調研都有新的感受。這次來到楊凌,親眼目睹楊凌示范區建設的新成效、新變化,感受到這片熱土蓬勃發展的活力,感到很是振奮。今天上午,我們召開了楊凌示范區成立二十周年總結會議。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楊凌示范區二十年建設發展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楊凌是我國古代農業發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農耕始祖后稷就在楊凌“教民稼穡,樹藝五谷”,繁衍發展了華夏農耕文明。自1997年國務院批準成立楊凌示范區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楊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和各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楊凌示范區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楊凌示范區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充分發揮農業院校和科研機構集中的優勢,堅持現代農業示范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努力從關中腹地的普通小鎮發展成為獨樹一幟的“農科新城”,創造了農業發展的奇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不斷在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化建設上發出“楊凌聲音”,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中貢獻“楊凌力量”,為我國乃至世界現代農業發展探索了有益經驗。回顧楊凌示范區20年的實踐,有以下五個突出特點。
第一,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積極搶占現代農業科技制高點。楊凌示范區以國家糧食安全和旱區農業技術需求為導向,持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高水平農業基礎研究及創新平臺建設,集聚農業科教人員7000多名,主導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兩個創新戰略聯盟,形成了“區校一體、融合發展”的協同創新機制。加快楊凌種子產業園建設,推動盼豐農業等一批種子企業入駐園區,每年培育動植物新品種30多個。
第二,堅持以多元化示范推廣為重要任務,引領帶動現代農業發展。構建信息化農村科技服務體系,探索形成“大學、產業鏈、科技特派員、基地、培訓、農高會”等六種推廣模式,打造多層次現代農業服務網絡。持續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揮楊凌大數據中心和農業云服務平臺集成作用,著力發展以農業電商、農業物聯網為重點的“智慧農業”“手機種菜”“電腦施肥”已在楊凌成為現實。持續開展農民技能培訓,為全國的1.3萬名農民頒發了被視為“農業科技身份證”的技術職稱證書,幫助其成為扎根現代農業生產一線的“土專家”。
第三,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示范區發展內生動力。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探索建立“政府+研發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精準化科技服務體系,鼓勵技術人員與各類經營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積極做好213項省級下放管理事項承接落實工作,針對大學生、職業農民和返鄉農民工等不同群體的創新創業需求,先后出臺20多項扶持創新創業的政策,降低創業門檻,優化創業服務,持續推進農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探索農業建設用地新模式,積極推進農村承包地、集體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三塊地”改革,推進土地市場化流轉,調動農民積極性,建成30家集種植養殖、產品加工、休閑體驗于一體的現代農業莊園,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第四,堅持增進民生福祉,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發揮楊凌示范區科技優勢,瞄準目標、精準發力,面向陜西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秦巴山區、六盤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入開展農業科技推廣扶貧、技術培訓扶貧、產業扶貧,成立科技特派員扶貧創業聯盟,建立了一批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僅2016年就培訓貧困地區農民1萬多人。以系統化思維推進全域生態治理,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治水、植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重點,還給人民群眾綠水青山和潔凈空氣,“農科水韻·生態楊凌”的現代田園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第五,堅持對外科技合作,擴大我國農業“朋友圈”。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重點加強與中亞五國的合作交流,加快中哈、中吉等8個國際農業科技合作園區建設,成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上線“絲路農業網”科技推廣平臺。加大農業創新資源“引進來”和“走出去”步伐,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建成各類國際合作平臺13個,主動引進國際農業科技領軍人才落戶楊凌,積極開展農業技術援外培訓。
回顧過去,楊凌示范區20年的發展是一段艱苦創業的歷程,示范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超越發展局限,彌補資源不足短板,牢記使命,艱苦奮斗,成為一支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力量;20年的發展是一段科技創新的歷程,示范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進一步夯實了區域綜合經濟實力,成為全國農業科技創新的“領跑者”;20年的發展是一段銳意改革的歷程,示范區始終把深化改革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管理體制機制,成為以改革促發展的“排頭兵”。
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楊凌示范區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楊凌模式”的成功經驗凝結了廣大干部群眾和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汗水,體現了科技創新引領跨越式發展的巨大能量,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顯示出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20年的建設成績來之不易,20年的實踐經驗彌足珍貴。借此機會,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對楊凌示范區建設取得的成績表示熱烈祝賀,向楊凌示范區廣大干部群眾和科技教育工作者表示誠摯問候,向關心支持楊凌示范區發展的各有關方面表示衷心感謝!
二、切實增強辦好楊凌示范區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楊凌示范區在更高層次上創新發展,必須深入學習領會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對楊凌示范區的期望和要求,立足國家發展全局,置身于全球競爭格局之中,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找準定位,明確任務,主動謀求新的更大突破。
(一)主動適應新科技革命的機遇與挑戰,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對楊凌示范區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物質結構、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的原創性突破,正在開辟新前沿新方向。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廣泛滲透到農業農村各個領域,農業科技創新活動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農業前沿技術進入快速發展期,生產分工全球化進程加速。農業科技創新的競爭,正在由技術與產品的單一、單個、單向競爭,逐步演化為以品牌、產業組織、商業模式為核心的全產業鏈和多元融合創新的競爭。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尋找農業科技創新的突破口,占領未來發展先機。我們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依靠創新贏得先機,牢牢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科技創新步入由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正處于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的重要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出通過“三步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離不開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的大幅提升,離不開農業現代化的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要立足我國國情,遵循農業科技規律,加快創新步伐,努力搶占世界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牢牢掌握我國農業科技發展主動權,為我國由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提供堅實科技支撐。楊凌示范區作為我國設立最早的農業示范區,必須要發揮好“排頭兵”作用,始終站在世界農業科技發展的最前沿,緊緊圍繞科技創新、示范引領、轉型發展等重大任務,主動作為、勇攀高峰,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繼續取得好成績,為促進農業現代化貢獻應有的力量。
(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為楊凌示范區建設部署了新任務。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已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動因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總的來看,目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可以概括為“四個跟不上”:一是農產品需求升級了,有效供給跟不上;二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接近極限了,綠色生產跟不上;三是國外低價農產品進來了,國內競爭力跟不上;四是農民增收傳統動力減弱了,新的動能跟不上。從消費需求看,人民群眾不僅要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健康、吃出個性;不僅需要大量的優質農產品,還要提供農業觀光休閑等體驗性服務,以及綠水青山、潔凈空氣等。從生產供給看,我國資源條件和生態環境兩道“緊箍咒”越繃越緊,依靠拼資源消耗、拼農業高投入、拼生態環境的粗放生產方式已經難以為繼。解決這些問題,實現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根本還是要向科技創新要效益、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向激勵創業要活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綠。
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逐步廣泛應用,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隨著土地流轉不斷加快,傳統小農戶分散經營正加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現代農業的生力軍,迫切需要通過科技創新,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實現更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新形勢下,楊凌示范區必須要勇于擔當,直面挑戰,放大比較優勢,瞄準市場需求,從農業科技供給、產品供給入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技術結構、經營結構調整,在破解農業價格“天花板”、資源“緊箍咒”雙重束縛中發揮更大作用,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
(三)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為楊凌示范區干事創業創造了新機遇。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全面,關鍵在農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發展,農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民人均收入較快增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較好基礎。但是,相對于快速推進的工業化、日新月異的城鎮化和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差距依然很大,中西部農村以及“老少邊窮”地區依然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我們既要看到完成這項任務的艱巨性,還要看到,楊凌示范區立足于農業、興起于科技的經驗有著很強的說服力,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具有獨特的優勢。當年建設楊凌示范區的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區提供現代農業發展示范,不僅要提供技術推廣示范,還要提供改革創新和組織管理的示范。要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加快把先進農業技術和創新創業機制輻射到中西部農村及“老少邊窮”地區,輻射到農業主產區,讓農民獲得更多收益。要認真總結現代農業發展經驗和模式,不斷完善科技扶貧、產業扶貧機制,加大面向貧困地區的科技推廣和培訓力度,幫扶貧困群眾依靠科技創新增收致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三、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奮力譜寫楊凌示范區建設新的篇章
建設楊凌示范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任務,必須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新形勢下,陜西省委省政府、楊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自覺擔負起科技創新、示范帶動、轉型發展的歷史使命,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人才高地、創新高地和產業高地,深化“一帶一路”農業科技合作,努力把楊凌示范區建設成為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區和產城鎮村融合發展的示范區,為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發揮更大的引領帶動作用,為推動我國由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提供堅實支撐。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一是要打造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標桿。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加強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力爭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性成果,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要堅持問題導向,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找準農業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重點,瞄準國際科技前沿,適應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新要求,加大實施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和主要農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力度,加快現代種業、節水農業、綠色增產、食品安全等領域技術攻關,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要進一步整合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產業技術體系,建立一批現代農業創新中心和協同創新聯盟,推進資源開放共享與服務平臺基地建設,支持開展特色優勢產業技術研發。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持續推動區校深度融合,構建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網絡,加大農村金融支持,推動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跨區域融合,加快形成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模式。
二是要爭做農技示范推廣的引領者。解決農業科研與農業生產“兩張皮”問題,暢通農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是科技支撐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要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方式,拓展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擴散應用,推動“楊凌經驗”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需要強調的是,農民始終是現代農業的主體,必須要把艱深難懂的科研成果變得通俗易懂,讓農民耳熟能詳,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才能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要探索公益性和市場化有機融合的農技推廣新模式,開展政府購買服務,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一批“星創天地”,建立“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的農業技術推廣聯盟,支持農技推廣人員與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合作。要加大科技扶貧、產業扶貧力度,立足貧困地區實際需求,加快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深入開展科技扶貧行動,通過各種平臺和載體,把更多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輸送到扶貧工作一線,幫扶貧困地區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實現穩定脫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更多“楊凌力量”。
三是要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舉措。推動楊凌示范區轉型和跨越發展,深化改革是關鍵。要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突破口,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放手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用市場的力量發掘農業農村潛力,撬動農業農村資源的市場價值,把農村打造成干事創業的熱土。要推進“三農”要素互聯互通,按照生產、生活、生態良性互動的要求,打造一批鄉村新社區、田園綜合體、農業特色小鎮,全面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大行政審批事項下放力度,積極探索行政審批、投融資、收入分配等領域改革舉措,激發市場主體的生機與活力,引導優質資源向優秀企業集聚。要加快陜西自貿試驗區楊凌示范區片區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區+自貿區”雙重政策疊加效應,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加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在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對外開放合作等方面走出一條新路。
四是要建設農業創新創業的新高地。要出臺更具吸引力的引智留才政策,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加快創新型企業家和領軍人才隊伍建設,支持進城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高校畢業生、企業主、農業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等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新創業。要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繼續辦好農民發展學院,實施“萬名農技推廣骨干人才培養計劃”,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探索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農民。要搭建創業平臺和孵化基地,發揮“雙創”示范基地集聚要素的作用,充分利用眾創田園、創業工場等創業載體,開展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示范,打造全鏈條、全要素創業服務體系。要完善農業創新創業激勵機制,探索成果處置、收益分配、股權激勵、人才流動、兼職兼薪等差別化政策,建立各類人才和經營主體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和引導人才以技術入股等形式領辦創辦企業,最大限度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五是要成為國際農業合作的先行區。要樹立世界眼光,學習借鑒先進園區建設經驗,汲取園區發展理念,提升文化設施、生態休閑、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在產業發展、功能布局、設施配套等方面與國際接軌,增強駕馭園區國際化發展的本領。要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建立“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深程度”的開放合作機制,收集沿線國家法律法規、農業政策、技術與裝備水平等信息,有針對性地布局建設一批農業科技園區和培訓中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推動國際農業產能合作。要繼續深化對外開放合作,發揮楊凌農高會等載體作用,加強與知名跨國企業的溝通交流,匯聚全球高端人才、前沿技術、多元化資本等要素,吸引全球創業者、企業到楊凌創業發展。要加強人文交流,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家軟實力。
辦好楊凌示范區,離不開各有關方面的支持。楊凌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把支持楊凌示范區建設發展作為重要任務,充分發揮部省共建機制作用,結合職責分工,進一步整合資源,根據實際需求研究提出支持楊凌示范區發展的政策措施。要認真總結梳理楊凌示范區20年發展經驗,支持楊凌示范區先行先試、積極探索,盡快形成可在全國復制推廣的政策措施。陜西省委、省政府要一如既往地支持楊凌示范區發展,加大工作指導力度,傳承好的經驗做法,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讓楊凌示范區在新征程中跑好“接力賽”,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服務全國“三農”事業發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奮發的精神,主動作為、真抓實干、銳意改革、攻堅克難,努力譜寫“科技楊凌、人才楊凌、園林楊凌、富裕楊凌”的絢麗詩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農業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