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海銀監局網站發布三份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涉及機構為江蘇銀行上海分行、臺灣銀行上海分行、上海國際信托公司。其中,江蘇銀行上海分行的違規事實是:“2016年7月,該行給予上海××置業有限公司融資,用于支付土地出讓金。2016年4月,該分行給予上海××投資有限公司融資,用于支付拍地保證金。”
簡單理解,就是江蘇銀行上海分行給了某開發商貸款拍賣土地,所以違規了。
違規就要處罰——江蘇銀行上海分行被罰沒合計人民幣477.92萬元。上海銀監局表示,根據《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第十六條第(四)項、《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責令改正,并處罰沒合計人民幣477.9254萬元,是3家違規金融機構當中被罰款最多的。
因為向開發商貸款支付土地出讓金而被罰款,在公開報道中,類似案例尚屬首次。
眾所周知,當開發商擁有暢通的融資渠道(比如銀行貸款),再趕上房價暴漲的“大好時候”,各類地王出沒也就毫不奇怪了。而剛剛過的2016年,就是地王頻出的一年,蘇州、上海、天津、南京、深圳均誕生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王,其中的上海地王總價高達110億元,樓面價超過10萬/平方米!
房價暴漲催生了地王,同樣,地王也助推了房價。2016年是房價瘋狂上漲的一年,剛剛發布的“胡潤全球房價指數2017”顯示,全球房價年度漲幅前十名均來自中國,第十一名才是加拿大城市溫哥華。
房地產行業本身就具有極強的金融屬性(具體表現為杠桿經營),從拿地到建設,開發商只需要動用少量自有資金就能撬動極高的營收和利潤,比如拍賣土地可以動用銀行資金,開發過程當中可以找銀行拿開發貸,拿到預售許可后,還可以先從購房者手中收取全額房款(首付款+房貸)。
為了堵住房價上漲的第一道關口——土地招拍掛,去年上海、南京等城市出臺了政策,要求開發商拍地的資金必須是自有資金。
以上海為例,去年以來,圍繞上海樓市的調控政策陸續出臺,“滬六條”、“滬九條”等政策相繼出臺。其中在商品住房用地交易資金來源監管方面,“滬九條”規定,銀行貸款、信托資金、資本市場融資、資管計劃配資、保險資金等不得用于繳付土地競買保證金、定金及后續土地出讓價款。競買人在申請參加土地招拍掛活動時,應承諾資金來源為合規的自有資金。違反規定的,取消競買或競得資格,已繳納的競買保證金不予退還,并三年內不得參加上海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出讓活動。
這也正是江蘇銀行上海分行(而非其他地區的分行)被處罰的政策背景。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對違反相關規定的銀行進行重罰,可見監管部門對保持樓市調控政策嚴肅性和對市場平穩有序發展的決心。此外,從各地地方兩會透露出各地對樓市調控的風向來看,2017年還是“嚴”字當頭,所以今后對相關規定從嚴從緊執行將是主基調。
“其實從去年12月后房企在拿地動作上已經謹慎和規范,從管理層釋放的信號來看,后續房企不僅在土地融資方面會有不少難度,其他融資可能同樣面臨趨緊的局面。” 盧文曦補充道,“相信銀行接下來針對房地產融資會更謹慎行事,土地市場降溫格局已經確立。”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上海新房市場再次出現零新增供應,從近期的市場新增供應來看,有連續下挫的趨勢,可見農歷新年前期,開發商的銷售意愿已經相當清淡。
“對于這件事(被處罰)還要再了解一下,目前沒有掌握什么情況。”江蘇銀行總行相關人士在接聽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電話采訪表示,需要對相關事宜進一步了解之后再做聲明。但截至記者發稿,江蘇銀行方面尚未給出任何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