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指導,青島市人民政府、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聯合主辦,以“新動能、新制造、新經濟”為主題的“2017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在青島的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開幕,來自全球10余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0多個省市約300位互聯網和制造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出席會議;青島市有關部門和企業300多人參與大會各項交流對接活動,100多位媒體記者到會采訪報道。
青島市政府副市長閆希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培根致辭并發表開幕演講,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對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期通過的《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進行了解讀。開幕式上,還舉行了集中簽約儀式,工業和信息化部、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青島市政府三方簽訂《部省市協同開展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合作備忘錄》,青島因此成為工信部《中國軟件名城管理辦法》發布后全國首個“中國軟件名城”創建試點城市;此外青島市政府與博世公司的戰略合作,工信部、海爾、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共建的中德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等一批合作項目集中簽約,閆希軍副市長、謝少鋒司長為中德先進制造創新服務平臺、智能制造國際培訓中心、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中德生態園等重點項目揭牌,標志著中德兩國在互聯網工業領域的合作進入了新階段。
據世界核電新聞網報道,在日前舉行的新加坡國際能源周活動上,世界核能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核電產業仍在緩慢前行,其中,亞洲地區正在持續領軍全球核電裝機的增長。
10月24日,世界核能協會發布《2017世界核電報告》亞洲特別版。《報告》顯示,去年全球新開工建設的10座核反應堆中有8座位于亞洲。與此同時,去年全年,亞洲地區核電的總發電量相比30年前翻了一番,達到448太瓦時,比2015年增長了11.5%,相比2012年增幅則高達35%。
《報告》統計顯示,去年,亞洲地區的核電發電量占到全球核電發電總量的18%。從具體地區來看,中國大陸地區是去年亞洲核電發電最多的地區,總裝機容量為3.3657萬兆瓦的37座核反應堆,去年總共發電210.5太瓦時。其次是韓國,擁有24個核反應堆,總裝機容量為2.2505萬兆瓦,去年共發電154.2太瓦時。印度擁有22座核反應堆,總裝機容量為6219兆瓦,去年總發電量為35太瓦時。另有分布在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國臺灣地區的12座核反應堆,去年總共發電41.5太瓦時。
世界核能協會指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電發電量,在過去10年間增長已經超過一倍,中國的核電發電量更是增加了兩倍多。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日本,盡管擁有42座可用核反應堆,總裝機容量為3.9952萬兆瓦,但是,由于福島核事故后核電站重啟速度較慢,去年核電發電量僅為17.5太瓦時。
世界核能協會表示,預計未來亞洲地區的核電還將持續增長,因為目前全球在建的61座核反應堆中有2/3都位于亞洲地區,其中僅中國大陸地區就有總裝機量2.2006萬兆瓦的在建裝機。另外,在印度、日本、巴基斯坦、韓國、阿聯酋等地還有19座核反應堆正在建設,總裝機量約能達到2.1928萬兆瓦。
除此之外,《報告》還指出,許多目前還沒有核電發電能力的亞洲國家,也都在規劃或是考慮建設核電站。孟加拉、印尼、約旦、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沙特、泰國、土耳其,以及越南都有計劃或是正在考慮建設核電站,規劃中的核反應堆共有57座,總裝機容量預計可達6.043萬兆瓦。
世界核能協會高級通訊經理JonathanCobb表示:“此次發布的報告顯示出,亞洲正在引領全球核電新增產能上線。我們希望能夠借助這一積極趨勢,進一步推動亞洲及全球核電增長的速度。”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今年8月曾提出,長期來看,核電仍然具有很大的增長潛力,預計到2050年,全球核電裝機總量可能翻倍,核電在全球發電領域所占份額也將持續增長。
而此前,世界核能協會曾根據國際能源署的2攝氏度升溫指標,為核電發展設定過目標,即到2050年為全球提供約25%的電力供應,以此估算,全球范圍內大約需要新建1000吉瓦的核電裝機。據此計算,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現在起平均每年新增10吉瓦的核電裝機;2021年至2025年期間,則需要平均每年新增25吉瓦的核電裝機;從2026年起,需要進一步達到每年平均新增33吉瓦的核電裝機。
根據世界核能協會的報告,去年,全球總共新增核電裝機9吉瓦,是25年以來最大的年度增長幅度。世界核能協會認為,這表明核電產業正在逐漸“恢復繁榮”,大有希望實現2攝氏度升溫情境下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