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困難重重
位于阿登省、臨近法比邊境的舒茲核電站建于1960年,壓水反應堆位于地下。
每座核設施在整個運行期間經歷了不同的變化,因而擁有各自獨特的歷史。核退役會毫不留情地揭露它們的歷程,使運營過程中的各種做法,不管好壞,都暴露出來。放射性獨立研究與信息委員會主任Roland Desbordes不客氣地指出:“從技術層面來說,困難很大,因為無輻射和有輻射完全不同。所有核設施都有自己的歷史和特點。大多數運行正常,但有的出現(xiàn)了一些事故。也就是說核輻射并沒有被封堵在一開始出現(xiàn)的地方,在周圍的建筑、土壤甚至含水層中也能發(fā)現(xiàn)它的蹤跡。這就會產生問題,隨著拆解工程的進行,越來越接近核島,我們不知道將會發(fā)現(xiàn)什么,疑慮很深。”Laurence Piketty 承認:“很難精確描繪安全殼內的輻射情況,干擾太多了。無法了解輻射的實際情況,所以只能前進,繼續(xù)拆卸,不斷梳理,弄清楚拆解情形。所有這一切都是慢慢形成的。”
法國核能起源
建于1976年的克雷伊斯˙馬爾維爾核電站,里面是Superphénix反應堆。
在法國,對核能的歷史性選擇首先是因為政治,它的第一使命是軍事。戴高樂將軍于1945年發(fā)起創(chuàng)立了原子能與可替代能源委員會,它的職責是進行“科學技術研究,推動原子能在科學、工業(yè)和國防等不同領域的應用”。與此同時,民用原子能科技也得到了發(fā)展。1952年后,法國開始發(fā)展核電,出現(xiàn)了一大批使用天然鈾石墨氣冷堆技術(UNGG)、輕水堆或重水堆的所謂第一代核電站。1960年代,首個壓水反應堆在舒茲建成,之后該堆型被沿用。1973 年石油危機之后,開始大規(guī)模實行二代核電建設計劃,進而開啟了能源獨立和原子能時代。整個法國躍躍欲試,各派政客歡欣鼓舞,工業(yè)家摩拳擦掌。短短十年間奇跡般地誕生了58 個反應堆,構成了法國如今的核能園區(qū)。這些反應堆的平均壽命為三十至四十年,所以到了1990 年代末,核退役問題變得十分切實。
在這之前,核工業(yè)用科研基地和小型反應堆初試身手,但這些經驗還不足以支撐龐大的核退役工程。然而,有了第一次成功經驗,核工業(yè)開始加速發(fā)展,希望趁機向世界證明其強大的掌控力。他們對“恢復綠地”的說法深信不疑。“一開始,核退役被說成是一件很簡單的事,”Roland Desbordes 說道,“會造就會拆。他們甚至發(fā)明了‘拆解’一詞。回顧當初,看看他們所說的,再看看今天的情形,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