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新《天然氣利用政策》(下稱《政策》)近日由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在天然氣供應和消費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此次《政策》目標突出“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優化天然氣消費結構”,并延續原政策路徑,繼續從消費側著手引導天然氣資源高效利用,堅持“保民生、保重點、保發展”和“量入為出”的基本原則。
保民生優先利用范圍擴大
在不久前召開的2012年全國天然氣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指出,“強化需求側管理,采取壓減可中斷用戶、推廣錯峰避峰、合理控制供暖溫度等措施,有效削減高峰用量”,要求“按照新修訂的《天然氣利用政策》明確保供序列,把確保居民生活用氣放在首位。”
在2007年國家發改委出臺的《天然氣利用政策》中,首次確立了天然氣消費側管理的思路,劃分了優先、允許、限制和禁止四類天然氣利用范圍,堅持區別對待、節約優先原則。相比前次劃分,此次新政顯著擴大了天然氣優先利用的范圍,從之前的4項擴大為12項。
新加入優先類的項目包括:建材、機電、輕紡、石化、冶金等工業領域中可中斷的用戶;作為可中斷用戶的天然氣制氫項目;在內河、湖泊和沿海航運的以天然氣為燃料的運輸船舶;城鎮中具有應急和調峰功能的天然氣儲存設施、煤層氣發電項目等等。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當前我國天然氣調峰設施嚴重不足,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發展可中斷、可轉換的天然氣用戶,新建進口LNG接收設施可以在天然氣調峰方面發揮其特有的作用。
除新添加的項目外,《政策》還對已有的優先類項目如公共服務設施類和天然氣汽車類作了更細致的注釋。如注明天然氣汽車(尤其是雙燃料及液化天然氣汽車),包括城市公交車、出租車、物流配送車、載客汽車、環衛車和載貨汽車等以天然氣為燃料的運輸車輛。
市場研究機構的調研已經發現,國內車船交通領域LNG的消費量正在快速增加。安迅思息旺能源10月份發布的《2012年加氣站調研報告》顯示:2011年5月,中國LNG的加氣站還僅有100座,而到了2012年10月,加氣站已經迅速擴張到385座,預計到2013年有望到達932座。
“2012年液化天然氣的產能迅速擴張,導致局部地區液化天然氣出現季節性過剩的現象。拓展下游終端市場無疑是解決資源過剩的唯一辦法。而在下游領域中,車船用市場的前景最大。目前車用市場占整體LNG消費量的25%左右,而到2015年,我們預計整個消費比例能達到65%左右。”安迅思息旺能源燃氣信息經理黃慶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
此外,《政策》規定的禁止類項目基本保持不變,包括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區建設基荷燃氣發電;新建或擴建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甲醇及甲醇生產下游產品裝置;以天然氣代煤制甲醇項目三類。
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要求各省市自治區“按照天然氣利用優先順序加強需求側管理,鼓勵優先類、支持允許類天然氣利用項目發展,對限制類項目的核準和審批要從嚴把握,列入禁止類的利用項目不予安排氣量。”
保發展重申市場化改革方向
劉毅軍教授指出,2007年《天然氣利用政策》出臺的背景是天然氣供應比較緊張,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手段不完善,國家必須通過行政手段,量入為出,進行天然氣需求側的排序,提高天然氣使用效率。現在天然氣供應大幅增加,而且下一步煤層氣、煤制氣和非常規氣都將提高了整體的天然氣保供能力。與此同時,國家層面碳減排的承諾和地方改善生態環境的壓力都要求增加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
“盡管這五年天然氣市場發展迅速,但現在單純依靠市場手段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條件還不具備,這是這次政策出臺的客觀因素。”劉毅軍表示,“但政府推動天然氣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在這次出臺的政策中也有明確的體現”。
《政策》明確提出,要“完善價格機制。繼續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加快理順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建立并完善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鼓勵天然氣用氣量季節差異較大的地區,研究推行天然氣季節差價和可中斷氣價等差別性氣價政策,引導天然氣合理消費,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支持天然氣貿易機制創新。”
據了解,天然氣季節差價和可中斷氣價等差別性氣價政策已經開始在一些地方試行。
此外,《政策》將煤層氣、煤制氣和非常規氣納入鼓勵范圍,除把煤層氣發電項目列入優先類發展之外,還提出“鼓勵頁巖氣、煤層氣(煤礦瓦斯)就近利用(用于民用、發電)和在符合國家商品天然氣質量標準條件下就近接入管網或者加工成LNG、CNG外輸”。
此次文件中沒有出現2007年政策中原有的“明確禁止以大、中型氣田所產天然氣為原料建設LNG項目”的規定,據專家指出,這實際上也意在消除政策障礙,為未來大、中型氣田開發利用非常規氣的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