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頁巖油氣產量近年來快速增長。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到2035年美國將基本實現能源自給。這一推斷忽略了供求規律和價格杠桿的作用,且容易被美國拿來作為在地緣政治對抗中的砝碼——
國際能源機構近日發布報告稱,預計到2017年美國將超越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到2035年美國將基本實現能源自給自足。這一推斷的主要依據是近年來美國頁巖油氣產量增長迅猛。美國油氣生產快速增長的勢頭和預期,不僅會改變目前的國際能源格局,也會使美國對外政策發生改變,國際地緣政治格局隨之將受到巨大震動。
但是,國際能源機構這項預測似乎忽略了市場供求規律和價格杠桿的作用。按照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平均每桶100美元和每立方英尺8美元的價格,頁巖油和頁巖氣的開采是有利可圖的,投資回報豐厚,因而美歐等國企業蜂擁而至。但投資過多,開采量過大,勢必會在未來某一個時間點上形成市場供應過剩局面。屆時,國際油氣價格肯定會走低,甚至大幅下跌,不僅會造成巨額投資虧損,生產企業或機構也將不得不減產甚至關閉油氣井,面臨倒閉風險。這樣的實例在以往的國際市場上屢見不鮮。
頁巖油氣雖屬于非常規油氣,但仍是一次性消耗化石燃料,這種資源開采技術難度大、成本高,過去曾一直被認為是不可開發的能源。從技術上說,開采頁巖氣與開采頁巖油并無本質區別,但頁巖氣與傳統天然氣基本相同,而頁巖油的品質卻遠不如傳統原油,加工冶煉成本更高。
由此看來,美國及全球頁巖油氣產量能否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尚存諸多未知數,美國因此成為世界頭號油氣生產國的推斷自然也就缺乏依據。
巧合的是,在國際能源機構公布這項預測之后,沙特、科威特等國石油公司宣布未來將提高石油和天然氣產量。此外,來自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顯示,未來巴西、伊拉克的油氣產量會增加。所有這些已經和尚未公布的傳統油氣投入產出增長預期,都對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成本很高的頁巖油氣預期開采構成了挑戰。因為傳統油氣產量若大幅增加,意味著市場供應充裕,價格會顯著降低,這就使開采成本很高的頁巖油氣失去價格競爭優勢。
顯然,國際能源機構有關美國能源實現自給自足可能性的推斷值得推敲。這不僅是因為俄羅斯、沙特等傳統油氣生產和輸出國仍具有很大資源開采潛力,以及國際市場和價格杠桿作用帶來的不確定因素,還因為這項預測沒有考慮世界各國目前正在大力開發的太陽能、風能及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加入能源供應行列后市場如何變化等因素,更沒有考慮到采用水壓破裂法開采頁巖油氣帶來的水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后果,著實難以得到業界和市場的認可。
不過,國際能源機構的這一推斷正值伊核問題新一輪談判前夕,容易被美國拿來作為在地緣政治對抗中的砝碼。假如美國在中長期內能夠實現油氣自給自足,并像預測報告中說的那樣,除滿足自身需求外還可以出口油氣資源,那么美國等油氣資源進口國對伊朗及中東油氣資源的依賴隨之降低,包括霍爾木茲海峽海運通道在內的整個中東地區的重要性就會顯著下降,油氣收益和經濟發展所需資金也會大幅減少。如此這般,力量的天平就會倒向美國一方,這對于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來說,將會引發一場不小的震動。
目前,美國國內正在掀起一股開采頁巖油氣熱潮,當地輿論還呼吁政府給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或許這也是國際能源機構作出前述推斷的根據之一。但是,這項預測推斷最終能否成為現實,業界和輿論大多持懷疑態度。美國朝世界最大能源生產國方向轉變的舉動,究竟是一項長遠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還是短期內著眼地緣政治的一項戰術選擇?又或者美國有意放棄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重筑傳統油氣能源結構,進而在全球拔得頭籌,成為世界最大油氣生產國,獲取絕對競爭優勢地位?隨著時間推移,這個預言將會得到驗證,謎底也會逐步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