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日于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代表團第一副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發言說,通過《京都議定書》修正案以使其第二承諾期在明年初得以實施,是本次會議的優先事項和亟需達成的目標。
蘇偉在代表“基礎四國”(中國、巴西、印度和南非)闡明立場時說,《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一直以來都是國際應對氣候變化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石。通過締約方可以批準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修正案,是多哈大會應加緊努力完成的任務。唯有實現這一目標,方能保證《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在明年1月1日如期施行。
對于即將停止運作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簡稱《公約》)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和《議定書》特設工作組,蘇偉表示,希望在這“雙軌”上的工作能在多哈實現有意義的收尾,這將增進談判方之間的互信并為“德班增強行動平臺特設工作組”(簡稱“德班平臺”)上的磋商奠定良好穩固的基礎。
蘇偉說,“德班平臺”是去年氣候大會取得的一攬子平衡成果之一,這些成果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是此次大會成功的關鍵,也是遏制氣候變化的努力向前邁進的重要步伐。
關于此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德班平臺”上的交鋒,蘇偉表示,發展中國家歡迎這一新平臺的推出,雖然在這一機制下的磋商經歷波折,但各方必須承認“德班平臺”是《公約》框架下的產物,正確啟動這一平臺有利于增強基于規則的應對氣候變化多邊機制,有利于各國在2020年后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按照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及“各自能力”的原則遵守《公約》。蘇偉還指出,多哈大會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落實發達國家做出的資金支持承諾,這包括提高快速啟動資金到位情況透明度、明確未來綠色氣候基金的資金來源等,以此保證發展中國家能獲得切實資金支持以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
蘇偉特別指出,在發展和減貧仍是當務之急的情況下,發展中國家已經采取了“具有雄心”的減排行動。許多權威機構的學術報告顯示,發展中國家對遏制氣候變化的貢獻已遠超過負有歷史排放責任的發達國家。“我們敦促發達國家兌現減排承諾,提供充足的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發展中國家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本次多哈氣候大會于26日開幕,會議計劃持續12天、分兩個階段進行,從11月26日至12月1日為小組談判階段,12月3日至7日為高級別會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