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12月2日報道指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貿易第一大國,同時澳大利亞和韓國也成為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
美聯社稱,2006年時,美國還是全球127個國家的較大的貿易伙伴,中國只有70個;但是到了2011年局勢大逆轉,中國是124個國家的較大貿易伙伴,美國剩下76個。
“這個自二戰以來最劇烈的全球重心轉移,正使全球人民的生活及貿易方式發生改變。”報道舉例,巴西的農民正想著如何種更多的黃豆賣向中國;美國的學生爭先報名學習中文;非洲、澳洲的天然礦資源輸出,及法國葡萄酒、奢侈品市場也將目光鎖定中國。
報道稱,中國僅用了5年的時間,就搶走美國維持一個世紀的全球最大貿易國的頭銜,也逐漸形成政治的影響力。沖擊面擴散至亞洲鄰國與非洲,傳統上是美國后院的拉丁美洲,也逐漸浮現中國的影子。
雖然現在中國經濟走緩,但是生產與貿易在全球所占的份量預期將繼續增加,估計下個10年每年增率達到8%,遠高過美國與歐洲。“如此成長,將使新上任的中國領導班子擁有更大的國際實力。”報道稱。
貿易可以轉化成政治實力,就像商人說“顧客永遠是對的”,政府會聽貿易伙伴的話,而最具殺傷力的外交武器,就是威脅終止貿易。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伯格斯滕(Fred Bergsten)說,德國總理與法國總統拜訪中國的第一件事,就是推銷空中巴士或其他產品,而且會小心翼翼不碰觸的政治敏感帶。
雖然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進口國,但中國正在趕上。美聯社分析指出,在2011年的時候,對77個國家而言,中國大陸是比美國還大的市場,2000年的時候只有20個國家。
報道還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測量與中國貿易對180個國家的重要性,并且追蹤這項改變的時間過程。該分析用一國與中國的貿易額除以該國GDP來表示重要性。
2002年,各國與中國貿易額平均占GDP的3%,與美國的貿易額占8.7%,但是中國到了2008年就超越美國。去年各國與中國貿易額平均占GDP的12.4%,比美國過去30年來都高。結果顯示,各國與中國貿易額所占GDP的比重在10年內暴增。“與其說美國衰退,不如說大陸成長驚人。”報道稱。
不過,中國貿易多半來自低附加值產品及商品,而美國貿易則集中在較高端市場;同時,中國的競爭優勢仍是勞工及其他成本低廉,而美國則是全球最賺錢的汽車、航天、計算機、醫學、金融、軍需品以及制藥產業的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