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7.5%目標能夠實現
增速適度放緩是主動調控和市場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有利于加快調結構、轉方式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53480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一季度增長8.1%,二季度增長7.6%,三季度增長7.4%。
分產業(yè)看,第一產業(yè)33088億元,同比增長4.2%,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4個百分點,一個突出表現是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九連增”。第三產業(yè)154963億元,同比增長7.9%,只比去年回落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yè)165429億元,同比增長8.1%,較去年增幅下降較大。其中,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增加值從今年4月起連續(xù)6個月跌破10%的心理關口。從環(huán)比增速看,今年前三季度GDP環(huán)比增長速度分別為1.5%、2.0%、2.2%,經濟增速呈現出小幅穩(wěn)步增長態(tài)勢。
這一趨勢在月度工業(yè)指標值中也得到了體現。剛剛過去的11月份,中國月度工業(yè)指標值同比增長10.1%,高于10月份9.6%的增長,也是今年3月份以來的最快速度。另一間接反映中國經濟活動水平的指標發(fā)電量,增速也從10月份的6.4%提高到了7.9%。
當前,宏觀經濟面正延續(xù)著三季度以來穩(wěn)中有升的趨勢,溫和復蘇態(tài)勢明顯。考慮到消費實際需求穩(wěn)定、投資實際增速加快、貿易順差同比略增等因素,今年最后一個季度經濟有望結束連續(xù)減速狀況,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達到8%,這將帶動全年經濟增速達到7.5%以上。專家分析認為,今年實現年初制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已成定局。
過去10年,中國經濟年均超過10%的高速增長,既給中國帶來了巨大財富,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一方面,經濟快速增長對中國的環(huán)境、能源等造成了威脅,以高環(huán)境成本換取高GDP的發(fā)展方式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增速放緩將為調結構轉方式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間,改變高速增長下長期處于失衡狀態(tài)的經濟結構。
中長期看,我國仍處在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經濟發(fā)展也具備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正如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在2012中國企業(yè)領袖年會上所言:“從國際環(huán)境看,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為中國經濟帶來了新的機遇,經濟危機提高了國家務實合作的可能性,有利于中國爭取到更好的外交和市場環(huán)境。從國內情況來看,支撐未來經濟增長的供需條件還較為優(yōu)越。”
不過,謝鴻光同時指出,目前,制約經濟增長的諸多因素還沒有根本解決,實體經濟復蘇艱難曲折,外部需求依然疲弱,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基礎仍不牢固。穩(wěn)增長仍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內的重要工作。[page]
物價全年漲幅不會高于4%
全年CPI運行基本保持穩(wěn)健狀態(tài),控物價目標已提前實現,但通脹壓力仍不可忽視
今年前5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增速一直保持在3.0%以上,6月份2.2%的同比漲幅成為全年物價變動的“分界線”,此后CPI增速均保持在2%以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2.7%,實現“CPI漲幅控制在4%”的年初目標已無懸念。
在輸入型通脹影響減弱、穩(wěn)健調控政策持續(xù)給力以及糧食“九連豐”市場供應充足等眾多利好因素作用下,全年CPI運行基本上保持在一種穩(wěn)健狀態(tài)下。隨著本輪CPI筑底完成,新的上升周期正在醞釀之中,未來我國物價將呈溫和上行態(tài)勢。
除因天氣變冷導致食品價格上漲等季節(jié)性因素外,國內經濟的回暖不可避免地會推動物價上漲。專家表示,目前國內企業(yè)“去庫存化”正逐漸步入尾聲,再加上豬肉價格重新進入上行的周期、國內勞動力及土地價格全面上漲等因素推動,未來幾個月,國內CPI有可能進入一個新的上行周期。
對于老百姓而言,穩(wěn)定的物價意味著“購買力”的回歸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只有在穩(wěn)物價基礎上,居民收入的增加才能真正轉化為消費增加,繼而進一步擴大內需,更好地推動經濟結構調整。
“今年控物價目標已提前實現,但控通脹的工作仍不可放松。”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表示,隨著國家一系列穩(wěn)增長、調結構、控物價措施的出臺,明年CPI總體上有望處于可控范圍之內。
那么,保持什么樣的CPI才是合理的?有評論認為,我國經濟要實現有質量的發(fā)展,CPI與GDP增速應保持合理匹配。具體來說,GDP增速在7%至8%之間,CPI增速相應保持在1%至3%之間屬于合理范圍。[page]
外貿全年增長有望達到7%
我國外貿增速明顯高于全球,但外需不足短期難有改變,轉變外貿發(fā)展方式是出路所在
年初確定的三項經濟預期目標中,“外貿增長10%”恐成為惟一不能實現的目標。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500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5.8%。其中,出口18499.1億美元,增長7.3%;進口16503.7億美元,增長4.1%;貿易順差1995.4億美元。
盡管全年外貿增長有可能達到7%左右,距離10%的年度目標差距尚遠,但放在全球背景下,中國外貿依然可圈可點。世貿組織最近的一項預計顯示,今年全球貿易量大概只能增長2.5%,我國貿易額增速即便只達到5.8%,也明顯高于全球貿易額的增速。
在商務部11月份例行發(fā)布會上,新聞發(fā)言人沈丹陽表示,今年我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有望在去年10.4%的基礎上保持穩(wěn)定或微幅上升。
在全球經濟復蘇無力的大背景下,我國外貿進出口交出這樣的成績實屬來之不易,這得益于多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的外貿產業(yè)結構調整和發(fā)展方式轉變。
這一成效集中體現在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上。今年以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始終高于外貿平均增速,部分機電產品呈高速增長。據統計,前11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達10645.4億美元,增長8.2%,高出同期我外貿出口總體增速0.9個百分點。
一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也在重獲生機。前11個月,我國家具出口431.6億美元,增長27.5%;塑料制品出口283.9億美元,增長34.7%;鞋類出口415.2億美元,增長10%。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的動力依然不足,影響我國外貿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還無法根本改變,外需不振的狀況還將長期存在,這將對我國外貿進出口造成明顯的影響。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研究所所長李健表示,明年我國外貿發(fā)展面臨的內外部環(huán)境可能會略好于今年,但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貿易摩擦對我國外貿影響將持續(xù)加大,轉變外貿發(fā)展方式也將更為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