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接近世界技術前沿,諸如ICT領域、生物技術、新能源領域等等。但同時也要看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要經歷形成期、成長期與成熟期三個階段。投資者不但要把握政府政策調整的方向,更要把握產業自身的規律。
2012年的全球經濟多少有些災難性的意味:美聯儲重啟“印鈔機”卻難以躲過陷入財政懸崖的威脅,歐元區經歷了動蕩的九月,世界經濟下行趨勢明顯……
在世界經濟已由危機前的快速發展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之時,2013年對于中國經濟來說面臨的機遇也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等傳統機遇,而是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新機遇。
在近期各券商招開的年度投資策略會上,如何在當前國內外局勢下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規避風險與陷阱,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
繼續穩中求進
2010年第四季度以后,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了持續七個季度的下滑,一直到2012年8月份以后,中國經濟才出現了企穩回升的勢頭。那么,2013年中國的經濟形勢又會怎樣?
“基辛格寫了一本書叫《論中國》,他認為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是‘勢’,靠趨勢、態勢。這對理解中國經濟形勢很有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第一研究室主任陳昌盛在東北證券2013年投資策略報告會上表示。他認為,處于轉型態勢的中國經濟,與人們以往看到的情形會有所不同。“如果僅僅看到短周期的不穩定性,就很難把未來方向性的問題看清楚。”
申國萬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也表示,中國經濟在2013年雖然面臨風險,但總體是可控的。其中,改革所釋放的需求和增長潛力,將是推動中國經濟走出底部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穩定中國經濟的發展形勢,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告將“繼續推行穩中求進”定為新一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這一政策的頒布對于2013年中國經濟的發展無疑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兩個轉變,即從高速增長轉為平穩增長,從規模擴張式發展轉為質量效益型發展。
他認為,“穩中求進”應該會堅持數年,一直到中國完成重大經濟轉型,即將粗放和數量擴張的特征轉變為集約和質量效益的特征。這有助于繼續穩住經濟增長和物價總體水平,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謀求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新興產業受追捧
對于投資者而言,面對國際和國內復雜的經濟形勢,除了要把握好2013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脈搏,選對行業和領域也尤為重要。
陳昌盛指出,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地理的空間與距離以及現有的工業化模式,這些都對未來的經濟轉型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則承載著轉型的使命。
國務院此前下發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要力爭達到8%左右。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2013年對于新興行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從目前全球出口情況來看,中國的新興產業在市場規模、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產業配套等方面,均具有發展的潛力和優勢。
“中國有強大的內部市場作為支撐。如果在新技術的產業轉化上中國能夠發揮出特殊優勢,則可以與高端人才的升級相結合,共同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姚景源介紹說。
此外,賽迪智庫戰略性新興產業形勢分析課題組日前發布的《2013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形勢展望》也指出,2013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步伐將繼續加快,部分關鍵領域有望取得新突破,產業引領示范作用也會進一步增強。
逾越潛在雷區
轉型的同時也孕育著風險。2013年的中國轉型之路上,也同時存在著亟待逾越的“雷區”。
“很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接近世界技術前沿,諸如ICT領域、生物技術、新能源領域等等。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要經歷形成期、成長期與成熟期三個階段。投資者不但要把握政府政策調整的方向,更要把握產業自身的規律。”陳昌盛說。
此外,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3年全球通脹率預估值為3.72%,超出3%的警戒線,其中新興市場經濟體通脹率預估值高達5.79%。
為避免受外部因素影響,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出了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的任務,并對“提高產業整體素質”有更高要求。其中,在調整經濟產業結構的工作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工作重點。
而調整的重點,則是那些原料、銷售在國外,加工生產在國內的“兩頭在外”的產業,如光伏產業。
對于調整的策略,有業內人士表示,光伏產業代表了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雖然當前面臨重重困境,但也絕非無路可走。
首先,企業需要把精力放在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上,增加研發投入、推進產業重組、降低發電成本。
其次,在出口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可以把一部分產能轉移到消費國當地生產以緩解過剩壓力,同時,還應積極培育國內消費市場。政府部門也應出臺促進消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光大證券分析師周勵謙也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國內管理層對光伏產業的救市基調已調整為協調、指引和幫助產業加速優勝劣汰、調節產能過剩。未來6~9個月,光伏行業有望迎來實質性的產能收縮期,供需倒掛關系也有望在2013年二季度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