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PPI的降幅同比繼續收窄。這主要與2012年四季度以來經濟開始出現回升密切相關。2012年二、三季度政策的預調微調,導致經濟的企穩回升,經濟回升帶來的需求導致產品需求的新增,拉升了產品的價格。同時,制造業也開始結束去庫存,國內企業利潤普遍回升,因此,企業經營的困境得到了暫時的緩解。
近日,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2012年12月進出口總值為3668.4億美元,增長10.2%,其中,出口1992.3億美元,增長14.1%,進口1676.1億美元,增長6%。貿易順差316.2億美元,擴大91.8%,數據超出市場預期;而1月11日公布的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盡管12月金屬與工業CRB細項有所上漲,但CRB現貨、期貨指數與國際油價均較上月變動不大,輸入性因素對PPI推動作用有限。那么現有的經濟數據反映的企業經營狀況如何?制造業的出路和發展方向在何處?2013年中國經濟的宏觀走勢怎樣?帶著這些問題,《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了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
企業處于弱回升狀態預計今年出口增速偏穩
《中國企業報》:從目前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來看,對哪些行業影響比較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處于何種狀態?未來如何變化?
潘向東:數據顯示,PPI的降幅同比繼續收窄。這主要與2012年四季度以來經濟開始出現回升密切相關。2012年二、三季度政策的預調微調,導致經濟的企穩回升,經濟回升帶來的需求導致產品需求的新增,拉升了產品的價格。同時,制造業也開始結束去庫存,國內企業利潤普遍回升,因此,企業經營的困境得到了暫時的緩解。
我們預計,這種經濟的“弱”回升的趨勢未來半年內仍將延續。主要原因:第一,目前海外市場,特別是美國的經濟回升較為強勁,這樣會帶動全球需求的回暖,從而促使中國出口企穩“弱”回升;第二,2012年上半年以來的預調微調宏觀調控政策,其對經濟拉動的累積效應已經開始顯現;第三,在中央政府換屆之際,對房地產調控的執行力度無形之中會減弱,這樣導致房地產的交易將趨活躍,從而帶動相關行業的回升。在全面持續性回暖受到制約的條件下,任何通過刺激政策來實現的經濟回升都將是“弱”回升。
《中國企業報》:2012年12月進出口總值增長10.2%,其中出口增長14.1%,進口增長6%。貿易順差316.2億美元,擴大91.8%。能否根據這些數據分析并預測一下2013年進出口貿易情況?
潘向東:2012年12月份的出口數據達到14.1%,這超出市場普遍預期,但從四季度的數據以及2012年全年的數據來看,出口仍然維持一個“降中趨穩”的格局。這主要是全球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并沒有完全走出經濟低迷的軌道。
盡管2012年以來在美國不斷地量化寬松的刺激下,帶領全球經濟有企穩的跡象,但要形成全球經濟新的一輪強復蘇,預計還比較困難。因此,2013年的進出口形勢依然維持2012年出口增速偏穩的格局,這種偏穩的格局對不同企業的影響將出現分化,能夠適應當前經濟形勢下對產品的需求或通過對產品的改進能創造新的需求的企業,將走出低迷格局的大環境。相反,一些企業可能會面臨“過寒冬”的境地。
全球經濟依然低迷削弱中低端制造業優勢
《中國企業報》:從先行指標來看,2012年12月歐元區制造業PMI從11月份的46.2%小幅降至46.1%,遠低于榮枯分水嶺;而日本方面,2012年12月份制造業PMI為45.0%,連續七個月運行在50%以下,制造業經濟繼續下降走勢?這對中國未來制造業有何影響?
潘向東:歐、日是全球的制造業大國,他們的制造業PMI一直在榮枯線的下方運行,說明全球的經濟運行依然低迷。這種對制造業需求的低迷必然也會影響到中國的制造業。由于中低端勞動力、土地、環境、能源等成本的上升,使我們的中低端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在逐步的是喪失,因此,如何實現制造業從中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升級是中國制造業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