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家“經濟年報”出爐之后,各地也開始陸續披露2012年經濟運行“成績單”。可以看出,過去的一年,經濟增速“東慢西快”的格局依然沒有改變,而使這種格局得以延續的推手之一“地方投資熱”,需要引起警惕。
增速下滑但總量上臺階
高至13.8%,低至7.5%,多個省市“經濟年報”的相繼發布,引起各方關注。
根據已知數據,目前共有江蘇、上海、天津、安徽和湖北等超過20個省份公布了2012年的經濟運行情況,各省份之間的表現可謂是“喜憂參半”。
目前天津以13.8%的增速位居榜首,重慶、四川和云南的增速超過13%,其次是陜西、安徽都超過12%。上海、北京等雙雙“破八”,增速低于7.8%這一全國平均水平。
除廣東之外,各省份2012年的經濟增速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內蒙古自治區的回落幅度最大,超過3個百分點。去年,經濟增速下滑在全國普遍存在,不僅僅是某個地區的特有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多地經濟增速下滑,但仍有多個省份實現了經濟總量的標志性跨越。如云南2012年GDP突破1萬億元,湖北、湖南等突破2萬億元,山東則首次突破5萬億元大關。從人均GDP的角度來看,今年的數據也不乏亮點。江蘇、浙江和內蒙古三地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其中,內蒙古自治區是西部地區第一個實現人均GDP過1萬美元的地區,上海、北京、天津分別于2009年和2010年達到了這一水平。
梯度發展格局明顯
延續了2011年的趨勢,2012年地方經濟增速依然是“東慢西快”。
統計顯示,2012年GDP同比增長超過11%的省份中,只有天津屬于東部地區。而不足10%的省份無一例外地來自東部地區。
對此,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郁鴻勝認為,西部地區GDP總量基數低,增速自然就比較快。同時,目前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還是投資驅動,“區域紅利”容易吸引投資。
從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2012年東、中、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了17.8%,25.8%和24.2%,中西部的投資增速遠快于東部。
“政府這幾年政策傾斜后,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有加快的趨勢,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支持有關。”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指出。此外,東部地區近幾年處于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關鍵期,一些項目關停或轉移,客觀上對經濟增速也有拉低作用。
“東慢西快”這一格局是短期趨勢,還是長期趨勢?爭論的焦點在于對中西部地區投資可持續性的判斷。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肖金成認為,“東慢西快”將持續一段時間。原因之一是,西部地區的投資需求還將持續,尤其是基建投資。“但投資拉動不是長期之策,隨著未來東部產業結構調整出成效、升級上軌道,兩者的差距會逐步縮小。”警惕地方投資熱再抬頭
去年以來,在“穩增長”政策之下,一些地方競相擴大投資規模。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多數西部省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超過20%,其中貴州更是超過50%,達到53%。
“在中國現在的階段,適當的投資是必要的。”上海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學良表示,“但如果中西部地區只是一味地以投資驅動經濟增長,就有問題了。”
不少專家提醒,現階段更需要關注的是,換屆后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熱”。諸建芳指出,換屆后一般都有“投資加快”的效應,地方政府的投資積極性會有所增強。
從目前的公開信息看,不少地方今年的投資增速預計維持在高位,部分區域的這一指標在30%左右。
“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過程中,要注重領域和效益。一些很長時間都用不上的設施,猛修一通也不行。”肖金成指出,要警惕產能過剩的后遺癥。
不過,諸建芳表示,要客觀地看待目前的“地方投資”,適度加大部分領域的投資力度有助于經濟平穩轉型。“發展服務業和擴大消費,需要以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前提。如隨著城市圈的擴大,交通擁堵等城市病更加突出,這就需要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