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2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繼續上升,原油對外依存度達56.6%,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上升至29%,未來油氣供應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周大地,他展望了我國高效綠色低碳能源發展前景,并分析了中國走出能源困境的途徑。
我國能源現狀
我國能源發展面臨著多重困境。首先,能源消費快速增長,能源供應也要相應增長,但能源供應增量繼續主要依靠煤炭和進口石油。其次,雖然我國制定了節能減排政策和目標,但是節能減排效果受到GDP增速的挑戰。再次,能源結構調整進展緩慢,煤炭占比高仍然是現實問題。這些因素導致了我國能源價格持續攀升、能源環境壓力不斷增大、能源安全面臨多重挑戰。
我國能源結構“先天不足”,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稟賦之困。本世紀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迅速上升,主要依靠煤炭和石油、天然氣。現在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但同時我國能源生產量上升的速度不如消費量上升得快,其中,石油消費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國內產量增加。中國僅次于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水電、核電和風電)生產量近年增長迅速,但總量仍然有限。能源和相關基礎設施投資巨大,2010年投資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電力建設占了所有能源投資一半以上,其次是石油天然氣開采,再次是石化投資。
在我國能源消費增長過快的前提下,我國資源環境壓力巨大、難以持續。在需求持續上升的前提下,國際能源價格將持續上升,能源安全問題將不斷凸現,國內外環境約束將不斷加強。
我國能源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高。中國自2002年開始大量進口石油,每年增加進口2000萬噸,2010年石油進口增速17%,總量超過2.7億噸,2011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6%;我國2011年進口了1.8億噸煤炭,成為世界上煤炭最大進口國。國際油價反復高位震蕩,世界石油供需平衡十分脆弱。從2009年開始,盡管世界經濟沒有完全從金融危機走出,油價還是持續上漲。世界從1999年到2009年原油消費增加3.6億噸,我國增加1.95億噸,占世界原油消費增量54%。油價每桶提高1美元,我國每天多支付500多萬美元,數量還將隨石油進口量繼續提高。在國際金融和礦產品寡頭壟斷控制下,國際能源價格脫離生產成本,成為盤剝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工具。期貨引導的定價機制使國際油價持續試探需求方最高支付能力,有利于石油輸出方抬高油價。不得不說,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石油消費快速增長,已成為提高國際油價的主要動力。
國際石油資源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開采難度也越來越大。國際石油資源和地緣政治條件使世界石油產量增加受到明顯制約,只能維持平均年增1%左右。基辛格曾說過,“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世界”,美國等少數國家加強對能源資源要地的控制,嚴重威脅我國的能源進口安全。發展中國家大規模使用優質化石能源,讓資源平衡進一步趨緊,已經沒有使用廉價能源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南海及周邊巨大的油氣儲量就成了利益攸關的重要資源。
我國能源發展還面臨著技術之困,可以稱之為粗放式發展的環境“原罪”。我國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破壞問題突出,一些高污染地區的環境污染損失已經占到當地GDP的7%以上。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產生明顯影響,空氣中的顆粒物污染在城市病死原因中所占比例達13%,相當于每年約40萬城市居民因空氣污染而過早死亡。按我國新通過的2016大氣環境標準,我國只有20%城市達標,而這一新標準仍然明顯低于聯合國環境署提出的大氣環境清潔目標。
煤炭的開發嚴重影響環境。我國西北地區的煤炭生產基地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嚴重短缺,每萬平方公里擁有的水資源量僅為全國的1/5,每開采1億噸煤就要破壞7億噸水資源,造成水土流失影響面積約245萬平方公里,產生1300萬噸煤矸石。全國采煤塌陷土地面積已達到80萬公頃,而且仍以約4萬公頃/年的速度遞增,西北70%的國有大型礦區均是地面塌陷嚴重區。煤炭科學產能的核心是安全生產,由于落后技術導致的礦難和塵肺病,使我國煤炭礦工目前每年死亡5000人左右。
由于“粗放式開發”和不合理的能源結構,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是發達國家的5~10倍,今后幾十年內,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強度需要比現在下降20倍以上,才可能接近屆時的世界平均水平。這就需要我國首先把溫室氣體排放增長速度降下來,爭取較早實現排放峰值。
走出困境的途徑:環保之路和高效之路
面對稟賦和技術的能源困境,我國要從發展低碳經濟、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努力提高投入產出率、改變價值分配格局等方面下功夫,通過綠色創新的環保之路、科學發展的高效之路走出能源困境。
環保之路,重點在于調整能源發展結構。低碳經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經濟發展新模式,由于目前世界還沒有低碳發展的現成模式,所以低碳發展需要經濟、社會、科技的革命,需要全球長期持續努力。這些努力包括改變現有資本增值方式、改變消費和生產模式等。
具體到我國,要從戰略上考慮低碳能源發展,即必須從現在開始,將我國的能源系統向低碳方向轉變;必須進一步考慮采取最有效的政策措施,盡可能減少能源消費的增加速度和總量;必須探索如何在增加能源供應總量的同時,盡可能減低碳排放的增加速度和數量;力爭在2025年以前實現碳排放的零增長,并從現在開始為實現碳排放總量下降做好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必要準備。在能源供應領域,應當強調科學產能,強調系統優化,從結構、布局、技術路線、時間順序、系統效率等方面持續優化調整。要抓緊機遇,確保國內石油穩產,加快天然氣、水電、核電發展,防止煤、煤化工和電力過快擴張,新能源產業發展更要注意全局規劃,不能盲目投入。
高效之路,重點在于改善能源消費模式。上世紀中期世界進入石油時代,上世紀末進入石油天然氣時代。法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調整能源消費戰略,從以石油消費為主,轉變為一次能源消費中核能占39%、天然氣占14.7%、水電占5.6%、石油占35.8%、煤炭占4.7%的多元化、清潔能源為主的優質能源結構。英國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38%,成為該國第一大能源。當然,我國能源消費以生產用能為主,發達國家能源消費以建筑交通用能為主,我國不能照搬發達國家消費模式,能源消費增長應該滿足我國人民生活合理用能和生產的高效用能需求,要逐步降低生產用能比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強化技術進步,開創有中國特色、相對簡樸的、面對大眾的能源消費模式。
2008年,我國萬元GDP能耗是美國的2.86倍,是日本的4.48倍,是歐盟經濟大國的5~6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8倍。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仍然有巨大空間。這個空間如何填補?那就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中國的加工制造業,用廉價的資源、勞動力成本和社會環境成本支撐了世界一般制成品市場。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引導加工產能的大幅度擴張,使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分離;產能過剩、惡性競爭,進一步壓低了一般制造業的利潤空間;全球性價值(價格)分配體系使發展中國家制造業走向貧困化,中國生產得越多,單位生產活動得到的就越少。要如何改變現狀?那就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新的“經濟大躍進”,積極調整市場信號,引導發展方式轉變,改變價值分配格局,開創中國特色綠色消費市場,用中國式的綠色創新,形成我們的知識產品和品牌系列。
周大地呼吁,政府應取消普遍存在的能源價格補貼。在市場經濟下,中國能源價格水平偏低,還存在價格補貼。我國政府要以支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價格政策目標。成品油價格應充分反映原油價格變化、增加針對節能要求的能源價格政策、制定超限額加價政策,一方面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另一方面提升我國能源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要認真把國有能源企業辦好。能源領域的改革要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低的環境代價,保障廣大人民的合理能源需求。國有能源企業也要通過防止低效投入,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
中國海油,大有可為
周大地認為:“‘海洋石油981'有重大的經濟、科技、外交意義。到深海打油,幾乎相當于到太空上去作業。世界上能夠掌握深海油田勘探開發技術的公司非常少,開發深海油田具有戰略意義。”
周大地還對“海洋石油981”的定位技術贊不絕口,他說:“‘海洋石油981'采用動力定位和錨泊定位相結合的方式,這是很復雜的技術,也是世界領先,非常不易!”
周大地指出,以頁巖氣為代表的非常規天然氣的開采、以風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還有清潔煤技術的研發、節能減排等方面,中國海油都走在了我國能源央企前列。這些做法都符合我國能源戰略與環境戰略的做法,希望中國海油延續下去,繼續踐行三大責任、保障我國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