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席卷北京等城市的霧霾天氣再度來襲。由此帶來的環保方面的投資機會也引起了風投公司的關注。
不少風投人士在年前就已經頻繁穿梭于各地環保行業投融資會場,試圖尋找在中國投資的機會。
多年來一直專注中國清潔技術領域的青云創投的投資經理趙雁培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青云創投之前就投資過與大氣污染治理相關的一些企業,這次霧霾事件后,可能會對大氣監測和治理這一更加細分的領域投入更多的關注。
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則公開表示,北極光創投已經開始物色空氣處理方面的企業。
行業專家分析認為,2012年,私募、風投和其他類型的投資對在華清潔技術公司的投資降至19.6億美元,低于2011年的39.1億美元和2010年的40.4億美元,但這一趨勢很可能在今年會扭轉。
朝陽項目
12年前,青云創投的投資項目不像如今這樣熱門。曾有創投界的大佬對青云創投創始管理合伙人葉東感慨:“你當年做的時候那么冷門,現在卻比春天還春天了。”
彼時,國內最熱的一個概念是“世界工廠”。而葉東卻看到了硬幣的另一面:環境污染。歐美人享受著質優價廉的中國貨,重金屬、水污染、空氣污染等污染源卻留在了中國。無論是出于投資人敏銳的嗅覺,還是情感上的“憤憤不平”,他的投資切入點豁然清晰:由環保產業開始起步。
青云創投成立兩三年后,葉東把“清潔技術”這個舶來品翻譯帶到了中國。那時環保產業無人問津,鮮有人理解其概念,沒有人覺得它有商業價值,即便當時是美國硅谷,清潔技術在一些地方甚至與清潔衛生相提并論,是容易被誤解的名詞。
到了2005年,轉機出現了,中國政府將節能減排作為強制性的目標。同年年底,無錫尚德在紐交所上市。青云創投將投資目光轉向了新能源行業。
從2006年開始,青云創投先后投資了同屬太陽能、歸屬產業鏈不同環節的江西賽維和南京中電光伏,前者是多晶硅太陽能硅片制造商,后者是太陽能電池研發和制造企業。后來,這兩家企業分別在紐交所、納斯達克[微博]上市,為青云創投帶來數倍回報,也吸引了眾多同行們加入。坐了幾年“冷板凳”的青云創投,逐漸感受到了清潔技術的熱度。
如今,青云創投管理著4支總額為6億美元的境外美元環境基金和2支共計10億人民幣的境內人民幣清潔技術基金,全部資金投資于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可持續交通、生態農業和清潔生產等領域。
而霧霾事件可能讓青云創投對大氣監測和治理投入更多關注。
之前青云創投沒有投資過直接進行空氣凈化處理的公司。因為在其看來,空氣凈化處理只能解決一小部分空氣的問題,治標不治本,根源還是在于汽車尾氣排放、揚塵、燃煤等因素。
因此,青云創投會除了關注大氣監測和治理之外,在相關領域投資的項目會更多一些,其中涉及到工業脫硫、脫硝的項目,還有電動汽車的一些相關產業。
事實上,根據中科院最近公布的研究數據,構成北京等地PM2.5的主要原因是揚塵、燃煤、二次硫酸鹽和硝酸鹽及機動車排放等,其中燃煤和機動車排放等是核心因素。在青云創投投資的四五十家公司中,三成項目退出或上市,其中2003年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的東江環保(70.15,3.09,4.61%)成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民營環保企業,而2007年上市的中電光伏等企業讓青云獲得了4至8倍的投資回報。
趙雁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如今青云創投每年保持著5至8家公司的投資節奏,圍繞的都是清潔技術這一核心。
新浪潮
這場嚴重的霧霾天氣是否能夠為去年投資規模下滑嚴重的環保產業帶來曙光?
根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旗下CVSource統計顯示,2012年我國環保節能行業共披露融資案例27起,融資總額為3.59億美元,數量和金額同比分別下降43.8%和52.2%,創下近四年新低。其中,第四季度僅披露4起融資案例,融得資金1300萬美元。
趙雁培認為,去年整個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的活躍度都出現了明顯下降,這是受到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要從清潔技術這一范疇來看的話,拖累投資規模的應該是新能源行業出現的下滑,而從環保領域的投資來看,整體還是向好的。
楊磊則表示,中國清潔能源投資往往一窩蜂,產能上得非???,但這些企業往往是市場和原材料兩頭在外,競爭力不強。這是去年投資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今年此類投資應該會上升,很多基金都在關注這些行業,投資會更理性。
趙雁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事實上投資界對于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關注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這并不是新鮮的投資領域,從資本市場來看,已經有一系列相關的上市公司掛牌上市。
對于霧霾天氣帶來諸如口罩、空氣凈化器等產品的熱銷以及大氣監測設備的熱賣,趙雁培表示,一些產品熱銷并不是決定投資的唯一因素,他們更關注的還是行業和企業長期的發展。
投中集團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環保節能行業披露投資案例分布于污染監測與治理、資源回收與利用等行業,其中污染監測與治理領域投資最為活躍,12起案例累計獲得風投資金1.89億美元。
投中集團分析師李玲認為,從近幾年資本進入環保領域的情況來看,大氣污染治理方面吸引的資本量相對較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領域較少一些。簡單地看,比如污水處理就有工業污水、生活污水處理等方向,單個項目的回報也較高,對企業、資本有更強的吸引力。
好投網CEO戶才和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國內許多環保企業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靠獲取政府補貼及獲得政府的買單,企業發展受政策影響較為明顯。
他認為,環保領域前景廣闊,未來幾年國家政策將突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減排、改善水環境質量、大氣污染物綜合控制等方面工作。而根據國家《“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預測,到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到4.5萬億元
趙雁培則向法治周末記者強調,雖然前景樂觀,但是目前環保投資面臨的主要困難在于制度和政策障礙,企業發展的環境與國外相比并不是太好,運營的成本很高。而且環保投資與一些針對高科技互聯網的投資不同,所需的資本量都比較高,因此也存在一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