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出口增長較快有3個因素:
○ 穩增長政策持續發揮效應
○ 外貿企業積極轉方式、調結構,爭創競爭新優勢
○ 部分國際市場有所回暖
今年前兩月,我國出口增速較快,進口增速則相對較慢。為何會出現“出口強、進口弱”的狀況?我國又將采取哪些措施擴大進口進而促進貿易平衡?3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商務部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我國外貿運行情況,并就此問題進行了分析。
沈丹陽首先分析了導致出口增長較快的3個因素:第一,仍然是穩增長政策持續發揮效應的結果。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執行的稅費減免、加快出口退稅以及金融方面的支持政策,今年繼續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對出口增長有比較明顯的推動效應。第二,外貿企業積極轉方式、調結構,爭創競爭新優勢,使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有明顯快速增長。比如,前兩月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了26.2%,機電產品出口增長了20.1%,其中集成電路、手機及零件、手表等產品出口增幅都超過了15%。第三,部分國際市場有所回暖。“當然,也有其他一些因素。”沈丹陽說,比如,去年同期的基數比較低。去年1至2月份貿易是逆差,進口較快,出口數額比較低,今年倒過來,這也是一個原因。“當然,單憑1至2月份兩個月的數據還很難對全年的外貿情況作出準確判斷,還需要再觀察。”沈丹陽說。
進口增速較慢又是什么原因?他分析道,今年前兩月進口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由于國內需求制約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因素的影響。比如,前兩個月幾個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得比較厲害,鋼坯下降了26.9%,棉花下降了20.1%,天然橡膠下降了13%。“這些商品都是我國進口量比較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下降不見得是一件壞事。”沈丹陽說。
沈丹陽表示,商務部下一步在穩定出口的同時,要繼續采取措施促進進口增長。他說,擴大進口主要有3項措施:第一,優化進口關稅結構,調整鼓勵進口產品目錄,利用財政、金融等多種手段促進進口增長。進口增長和宏觀政策是緊密相關,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手段要同時并用。第二,加強進口貿易促進體系的建設,支持辦好非洲商品展、南亞商品展等展會,組織企業到海外開展進口貿易促進活動。希望有關國家也能夠同中國貿易促進機構加強合作,多做一些貿易促進工作。第三,穩步擴大進口貿易促進的創新示范區試點,發揮進口貿易集聚區對周邊地區進口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前兩月,我國貿易順差2778.2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為逆差47.8億美元,貿易平衡再度成為引人關注的話題。沈丹陽表示,一般而言,處于價值鏈低端的裝配國出口額通常被嚴重高估,而處于價值鏈中端提供零部件國家的出口額則被嚴重低估。按照全球價值鏈方式計算,我國的貿易順差可能比按照傳統貿易統計方式計算低很多。商務部作過統計,2011年按傳統貿易統計方式,即貿易總值統計的中美貿易順差是2024億美元,但如果以貿易增加值來核算,中美貿易順差則降為926億美元,減少了54.2%。沈丹陽表示,近年來,穩定出口的同時積極擴大進口,努力促進貿易平衡,這也是促進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