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2年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2012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1931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168億美元,為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逆差。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2012年,國際收支總順差1763億美元,回落至2004年的水平,較2011年下降56%。經常項目順差與GDP之比為2.3%,仍保持在國際認可的合理范圍之內。儲備資產增幅明顯放緩,與GDP之比為1.2%,較2011年下降4.1個百分點。
國際收支平衡新格局初步形成。2012年,我國國際收支從1999年以來的持續“雙順差”轉為“經常項目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顯示我國國際收支逐漸趨向自主調節、自我平衡。但外匯局相關負責人同時指出,這與市場主體根據境內外利差、匯差等市場環境變化調整財務運作,由以往的“資產本幣化、負債外幣化”轉向“資產外幣化、負債本幣化”的順周期變化密切相關,國際收支自我平衡的基礎還不牢固。
報告顯示,去年全年跨境資本流動短期變化明顯。2012年第一季度,隨著國際市場環境回暖,資本和金融項目由2011年第四季度的逆差292億美元轉為順差561億美元。第二、三季度,由于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市場避險情緒上升等因素,資本和金融項目分別為逆差412億美元和517億美元。第四季度,國內外經濟出現企穩跡象,加上主要發達國家推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國際資本回流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重新轉為順差200億美元。
報告同時指出,在內外部環境錯綜復雜、充滿變數的情況下,2013年我國國際收支仍有望保持基本平衡,但順差規模較上年可能有所增加,“促平衡”任務依然艱巨。
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提升外匯管理服務實體經濟、保障經濟金融穩定的能力,要全面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并加強外匯宏觀總量分析和區域分析。同時要管好用好外匯儲備,進一步完善大規模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體制,不斷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管體系,充實和完善政策預案,防范跨境資本雙向流動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