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面臨轉型。此前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不斷擠壓經濟轉型的空間。典型如原油、鐵礦石,這些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不斷抬高中國經濟運行的成本,令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揮之不去。
近日公布的一些數據很說明問題。眾多國際機構先后預期,中國將于近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4月2日發布的報告稱,到今年年底,中國每日進口的原油量有望超過600萬桶,對外依存度將超過60%。報告預計,隨著中國原油需求量的增大以及美國對進口石油需求的降低,中國將在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在此背景下,可以看到,國際原油價格的漲落將對中國經濟產生顯著的影響。這樣的情形同樣發生在諸多其他大宗商品之上。
目前出現了一個對中國經濟非常有利的趨勢。不僅僅原油,包括鐵礦石及有色金屬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正在告別持續十年的大牛市,走向深度調整。這其中既有中國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有行業自身的原因。
從2010年起,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了連續7個季度的下滑,至去年三季度方見底回穩。而產能過剩、庫存高企等因素加劇了大宗商品的頹勢。巴克萊銀行4月5日發布了一份關于銅的報告,指出了全球范圍內銅庫存高企的事實。該行在報告中寫道,過去6個月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庫存總水平增加348千噸(160%)至4月初接近570千噸。這是2003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他地區庫存水平也在增加,包括中國保稅區庫存在內,庫存/消費之比已升至2003年底以來最高值。
面臨同樣問題的還有鐵礦石。近期多家國際大型礦企和投行紛紛唱空鐵礦石。這一輪鐵礦石行情悲觀預期升溫主要因國際礦山快速擴產帶來的產能過剩。據業內人士介紹,2008年中國鋼鐵產量猛增吸引國際礦山企業加大鐵礦石開發力度,淡水河谷、必和必拓等礦業巨頭紛紛投入巨資擴建或新建礦山。整體來看,這一輪全球礦山擴建可能令2013年至2015年全球鐵礦石產能新增3億噸。相比之下,鐵礦石市場需求的表現則顯得頗為不盡人意,未來2-3年鐵礦石供過于求的局面仍將持續。
以往考察中國經濟轉型所面臨的約束時,基本都以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處于高位為前提,在這樣的條件下,轉型無疑將變得十分困難,容易帶來經濟失速的風險。現在看來,假如大宗商品價格調整的趨勢確立,用不著大幅下滑,只要不像以往那樣持續上漲,便可為中國經濟轉型贏得穩定與有利的窗口。就此而言,中國經濟的轉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令人感興趣的是,這一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調整時間周期會有多長,時間越長對中國越有利。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資源品產能過剩與庫存高企的局面不會一直持續,價格也不會一直下調,遲早會再度回升。目前,除金磚國家之外的新興經濟體發展勢頭很好,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的動力。新興經濟體將有很大可能復制中國的增長道路,若如此,國際大宗商品的需求力量也將隨之轉移。新的需求的成長將帶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重回牛市,屆時若中國經濟轉型還沒有實質性進展,處境將更加不利。
好消息是,這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體量遠不如中國,這意味著即使商品價格重回牛市,力度可能也會弱于以往。壞消息是,考慮到新興經濟體的成長速度,留給中國經濟轉型的時間有限,可能也就是這個10年。因此,未來10年將是中國經濟最關鍵的轉型期,中國應該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