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導致2013年世界能源需求的增速僅略快于2012年。世界能源消費在2013年將增長3%,比2010年在刺激政策驅動下的增長率低了1.4個百分點。在高耗能的發展中經濟體和衰退的發達經濟體之間,能源需求存在很大差異。這也反映出了全球經濟形勢:OECD經濟體的實際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增速將徘徊在1.4%,非OECD經濟體的實際GDP增速則會達到5.8%。世界能源需求也會按這種形勢發展。
在供應側方面,《經濟學家》智庫預計,2013年北美油氣生產將呈不合常規的爆發式增長。在2007年至2010年間,美國頁巖天然氣的開采量增加了四倍。在石油價格依舊保持高位的同時,天然氣鉆井卻面臨著價格過低以至于無法盈利的問題。這促使大量鉆井平臺從天然氣產地向石油豐富的地區遷移。在美國,“頁巖氣革命”的光芒被頁巖油(更準確地說,是致密油)和液化天然氣(NGLS)的繁榮掩蓋了。
據此,《經濟學家》智庫預計,2013年美國石油日均產量將為925萬桶。加拿大的焦油砂產量呈上升趨勢,其產量的增長將足以抵銷非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如蘇丹)產量的下降。頁巖油的繁榮發展不僅能夠滿足美國石油的自給,而且還能使南美的能源安全狀況得到持續改善。此外,還將激勵其他國家繼續致力于開采非傳統的碳氫化合物。
至于中東的傳統油氣大國,也將呈現新的發展趨勢。為了保持較高的油價,2013年沙特阿拉伯極可能會降低產量。由于核問題而處于制裁之下的伊朗,其石油產量大幅下降(盡管在西方介入前,伊朗油氣領域就已經面臨投資不足、產量降低的問題)。已超越伊朗成為石油輸出國組織內第二大石油生產國的伊拉克,其2013年的石油產量將得到強勢增長——即使內部矛盾持續存在。
顯然,該地區的政治穩定仍然讓人擔憂。除去伊拉克和伊朗的問題,利比亞和埃及正在適應新體制,而敘利亞的內戰仍在持續。因此,原油市場將繼續把風險溢價納入石油價格考量中。然而,由于歐洲和北美石油需求的收縮和產量的增長,2013年平均油價將降至104美元/桶。2012年的價格為112美元/桶。
對于處在困境中的美國天然氣公司,有一個好消息:生產增長速度放緩,導致價格走高。這一趨勢將延續到2013年。
今年,亨利中心(Henry Hub)的天然氣價格將接近3.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但這個價格仍不足以使天然氣公司從頁巖氣開采中獲利。但很多天然氣公司還是會堅持下去,他們寄希望于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在美國,目前只有一個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獲得許可,其他許多項目還在等待審批。美國擔心出口會拉高國內的天然氣價格。在2013年,奧巴馬政府的相關政策應該會變得更加明晰。
北美天然氣出口的優勢為,充分利用海外較高的價格——特別是亞洲。中國和印度的天然氣需求隨著他們經濟的發展迅速上漲;日本在絕大多數核電站關閉后,轉向天然氣來彌補供應的缺口。以建成大型液化工廠為起點,澳大利亞的天然氣公司將繼續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從全球范圍來看,天然氣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傾向將其作為一種更加環保的礦物燃料,但造成污染的老牌燃料——煤炭的生命線卻很長。在美國,天然氣價格的低廉和針對發電廠的環境法規,使煤炭逐步退出本國的歷史舞臺,但美國卻繼續向歐洲出口煤炭(在歐洲,天然氣價格依舊較高)。
2013年,由于美國天然氣價格的微升,和歐洲天然氣價格的下降,美國對歐洲的煤炭出口將會減少。對世界煤炭需求狀況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是中國,因為它的燃煤量幾乎占到世界煤炭消耗量的一半。中國正在努力擺脫造成污染的燃料,但在中國,大量能源仍靠這些燃料提供。在2013年,中國使用這些燃料的數量將增長5%。
貌似矛盾的是,中國也在非礦物燃料市場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3年,中國將興建七座核反應堆,之后還會建造幾十座。2011年3月的福島核事故后,關于核時代滅亡的預言似乎有些夸大其詞了。
然而,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存在困難。作為中國太陽能設備出口商的最重要的市場,歐洲到2013年中旬之前將對這些產品實施臨時的反傾銷關稅。加之已經實施的美國貿易措施,中國的太陽能設備出口商將受到重大打擊。事實上,這樣的打擊廣泛存在于整個太陽能和風能行業。該行業內的公司必須快速削減生產成本,使面向最終用戶的價格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變得更富競爭力。由于歐洲政府的財政面臨壓力,能夠撥出的補貼越來越少了。
對于新能源企業而言,如果重新達成一份代替京都議定書的應對氣候變化議定書,那無疑將是一個福音。不過,協商的過程冗長而無望。與此同時,世界的碳排放量卻越積越多。《經濟學家》智庫預計,調查覆蓋范圍內的國家,2013年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將超過300Gt(1Gt=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