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市可持續發展成為新的命題。在中國社科院昨日公布的城市競爭力報告中,北京的可持續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四,落后港滬深。
這份報告來源于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對全國近300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的分析比較。可持續競爭力系報告首次提出,在此之前,報告通常用城市綜合競爭力指標來比較城市間的競爭力。今年,該指標被分解為綜合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分別代表短期競爭力和長期競爭力。
根據報告,2012年可持續競爭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澳門、杭州、青島、無錫和濟南;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城市則為:香港、深圳、上海、臺北、廣州、北京、蘇州、佛山、天津和澳門。結果顯示,上述兩項指數排名十強均呈現港澳臺地區、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三分天下的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可持續競爭力分項指標中,北京在知識城市競爭力指數排名全國第一,宜商城市競爭力指數位列全國第二,文化城市競爭力指數排名全國第三,成為支撐北京整體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的主要“貢獻者”。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分析稱:“北京的可持續競爭力高于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在全國第四位。這一方面歸因于北京的綜合中心地位,身兼政治、科技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可持續發展能力強于經濟表現;另一方面,可持續競爭力代表了北京的未來發展水平,隨著北京服務功能的拓展,為未來北京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全球分工、實現更高水平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發展過程中,逐年加重的人口負擔與不斷攀升的資源消耗對北京基礎設施和城市環境形成嚴峻挑戰,經濟發展面臨‘減負’難題”,倪鵬飛表示。從報告中也不難發現,在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分項指數中,北京生態環境排名較為靠后,排在全國119名,成為短板所在。
對此,報告課題組專家認為,北京聚集了大量的城市人口,為北京的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北京的空氣與水源質量均面臨嚴峻形勢,持續多日的霧霾已經昭示了北京脆弱的生態環境。未來北京應在繼續堅持創新發展的同時,著力于生態環境及宜居城市建設,務必提高資源利用率,發展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