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5月宏觀經濟數據可謂“好壞參半”,顯示出當前經濟運行在相對平穩中略顯疲弱。
專家認為,應該適應經濟“慢節奏、弱復蘇、會反復”的新態勢,做好打復蘇“持久戰”的準備。對經濟增長放緩無需過度悲觀,結構性改革措施值得期待。
“金融熱”與“經濟冷”相背離
央行和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金融和經濟數據出現了一定的背離跡象,其中金融擴張明顯,而經濟增長卻相對疲弱。
統計顯示,盡管5月新增信貸回落至6674億元,但非信貸融資繼續增長,1-5月社會融資規模已達9.1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出3.12萬億元。與此同時,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出口等經濟增長數據卻在低位徘徊。其中,1-5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為20.4%,環比回落0.2個百分點,創下8個月以來新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2%,比4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
“過去幾個月,社會融資總額雖然增長很快,但沒有傳導到實體經濟。”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指出,當下企業投資意愿仍然不強,降低了貸款和非銀行融資拉動實體經濟增長的能力。此外,一些企業和地方融資平臺現金流出現問題,“借新還舊”使社會融資總額對實體經濟提供的“凈增”融資規模被高估。
專家認為,5月份好壞參半的經濟數據顯示當前經濟活動仍然疲軟,但環比增長勢頭已經有所改善。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指出,5月PMI顯示制造業的環比增速有好轉跡象,可能反映前期融資擴張的滯后影響。但是改善的幅度小,總體水平也較低,不能排除回升只是經濟短期波動中低基數所反映的數據特征。結合歷史數據以及當前其他指標,綜合來看目前制造業增長勢頭仍然疲弱。
此輪經濟復蘇或是一場“持久戰”
近期包括中金公司、德意志銀行、渣打銀行等在內的多家機構均下調了年內GDP增速預期,機構大多將2013年中國GDP增速預期下調至8%以下。
德意志銀行表示,今年前幾個月的經濟增長速度低于預期,將中國2013年全年GDP的增長預測從以前的8.2%下調至7.9%。對GDP預期的下調主要考慮了幾方面因素:社會融資總額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慢于和弱于預期,地產開發商的投資信心略顯不足,政府控制三公消費給零售和生產帶來一定影響。
中金公司也表示,當前經濟增長勢頭偏弱,未來幾個季度GDP同比增速料難以顯著回升,將2季度GDP增速預測由此前的7.9%下調至7.7%,將2013年GDP增長預期下調至7.7%。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由于需要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在內需無力刺激的情況下,外需又因人民幣匯率高估而受阻。“內外同憋、兩頭夾攻”的結果,就會造成經濟“慢節奏、弱復蘇、會反復”的局面。面對這一新態勢,需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底線要守住 改革需加速
近期來自高層的消息表示,我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善于底線思維,注重宏觀思考,決不能片面追求速度。
專家認為,當下必須坦然接受未來一段時間內經濟增速放緩的現實。“十二五”期間我國確定的經濟年增長目標是7%,現在的增速應該高于這一數字。當然政策動向也不會只看經濟增速,還需守住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民生底線。結合中央提出的“宏觀政策要穩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總體要求,未來政策重心可放在放活微觀方面。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表示,在整體貨幣政策寬松的大背景下,中國實體經濟增速卻低于市場預期。“這表明單純依靠貨幣刺激難以支持整體經濟的復蘇,中國仍然需要結構性改革來推動經濟的內生性增長。這些舉措應該包括結構性減稅、鼓勵打破壟斷促進競爭、利率市場化以及深化資本市場的發展。”
彭文生也指出,近期的政策顯示政府對經濟增長放緩的容忍度有所提高,注意力集中于對經濟中結構性矛盾的調整和改革。但是,不排除針對結構性矛盾再次進行政策微調,在保持貨幣政策穩定的同時,通過結構性減稅和民生投入加大體現財政政策的積極性,并在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方面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