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我國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我國GDP同比增長7.6%,其中二季度增長7.5%,比一季度7.7%的增速下滑0.2個百分點。
面對低于預期的經濟形勢,業內認為,國家或將出臺經濟刺激措施,比如城鎮化規劃下半年將出臺,雖然不可能像以往那樣掀起投資熱潮,但也會帶動一些項目的投資,而鐵路投資規模仍可能會保持在高位。
與此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當前要研究激活財政存量資金,把閑置、沉淀的財政資金用好,把擠占挪用的錢歸位,把“跑冒滴漏”的錢堵住。雖然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有難度,但要明確轉型升級的政策不放松,在結濟結構的全面轉型中,培育新的增長點。只有通過轉型升級,才能引導中國經濟良性、可持續性地發展。
昨日(7月15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經濟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48009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二季度增長7.5%,比一季度7.7%的增速下滑0.2個百分點,單季度GDP已經與全年經濟增速目標持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862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17037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112350億元,增長8.3%。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7%。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后期的發展仍然具有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潛力和條件,相信完成今年的發展目標應該沒有問題的,保持中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也是有條件的”。
但業界對未來經濟走勢卻并不樂觀,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盡管二季度環比增長略有提高,但全年整體GDP增速仍將處于下行通道,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或將放緩至7%左右”。他表示,這就意味著需要出臺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將明顯有別于2008年~2009年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方案,其中將包括保持信貸增長速度較大幅度超過GDP名義增速,以及加快審批放開民間投資等。
數據指標全面下行
中國上半年經濟形勢呈現較為明顯的逐月下行軌跡,二季度各項經濟指標比照一季度下行十分明顯。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除在一季度受到中央嚴格遏制公款消費影響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所回升外,投資和出口增速都經歷較大跌幅。
今年一季度,我國出口雖然實現了18.4%的較快增長,但這其中有較多是企業為境內外套利而出現的貿易“虛增”,在政府加大對虛假貿易的打壓力度后,出口增速的水分被迅速擠出。
同時,朱海斌表示,制造業投資的持續疲軟仍是經濟面臨的一大挑戰。“據摩根大通計算,6月份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速下滑至15.1%,是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A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仍是經濟增長的兩大支撐,但近期這兩個行業的增長勢頭也有所放緩”。
與GDP相關的工業增加值也有所回落,2013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
交行報告指出,PPI數據顯示工業需求的不足,截至2013年6月,PPI已經連續16個月負增長,近期還出現了同比跌幅進一步擴大的勢頭。工業領域有可能陷入通縮。
GDP增速觸下限?
二季度GDP增速已經與全年經濟增速目標持平,對于未來經濟形勢,官方表示仍然很有信心。
盛來運表示,“增長速度的適度下滑也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調控的結果。其中一些調控措施,例如房地產的調控力度還是在不斷加大,反對公款消費的八項規定對餐飲業有一定影響。特別是還有一些以前出臺的刺激政策在有序地退出,這些對短期增長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對長期發展有利”。
對此,業界卻有不同的聲音。
“7.5%是全年經濟增速目標,但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局面是,能否兜住底。”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研究員范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經濟的下行周期并沒有結束”。
“近期銀行間利率顯著回落、貨幣條件有所好轉,降低了經濟增長大幅下滑的風險。但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仍會制約增長的反彈。我們維持全年GDP增長7.4%的預測。”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說。
朱海斌表示,對增長放緩的容忍并非無底線,因為過度放緩將引發經濟體系的金融風險,實體經濟和金融行業間的螺旋式互動可能會導致經濟“硬著陸”。
實際上,早在經濟數據半年報出爐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已經明確給出了“中國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但經濟增長率所對應的下限并無準確數值。
不過,有多位業內專家都向記者表示,政府應該不會容忍全年GDP增速低于7.5%。值得注意的是,外電引述財政部長樓繼偉近日在華盛頓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新聞發布會上,回答是否存在中國政府能夠接受的增長底線提問時稱:“我認為6.5%或者7%都不是一個大問題。”但他并沒有指明所屬時間范疇,“我很難給出一個底線,但根據已掌握的數據,我們很有信心”。
溫和刺激政策待出
諸多研究者認為,在經濟形勢不確定的背景下,政府有必要出臺一些政策來穩定經濟增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濟下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供給不足,出口在擠出水分后,增速明顯下降,出現負增長,全年GDP增速低于7.5%將較為敏感,政府需要出臺一些措施穩增長”。
“未來穩增長抓手仍在于投資。”范為說,城鎮化規劃下半年將出臺,雖然不大可能像以往那樣掀起投資熱潮,但也會帶動一些項目的投資,而鐵路投資規模仍可能會保持在高位。國務院包括促進信息消費等一系列措施雖然不會立刻見效,但會有穩定市場預期的效果。
在產業角度,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認為,目前經濟出現雙軌制,傳統制造業虧損,新興行業則發展較快。她說,“政府的政策應該對不同行業實行有保有壓,壓就是壓出現產能過剩的傳統制造業,要去杠桿、去產能和去庫存;要保要支持的企業就是服務行業,包括物流、電子商務和新興的服務行業”。
在資金供給方面,張永軍表示,政府還是需要通過貨幣和財政手段來保證一些投資項目的資金來源,“目前我們并不需要上馬太多新項目,但可以有所區分的對待在建項目,對經濟長遠有利的項目,該貸款還是要貸款,保證其不因為資金問題而出現進度減緩或停滯的情況”。
國務院已經做出在金融領域“盤活存量”的表態,下半年貨幣政策不可能釋放出大量的新增流動性,范為說,“目前財政政策空間要大于貨幣政策,地方和企業負債率很高,但中央政府還相對穩健,可以通過加大國債發行來增加經濟杠桿,帶動投資”。
實際上,政策苗頭已經顯現。7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政策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