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6%,但從第二季度的數據看,增長有放緩的跡象。對于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情況,中國多位經濟學家表示,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增長“下限”可能為7%。他們同時表示,經濟運行放緩是調整經濟結構和促進改革的良機。
雖然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明顯高于世界其他重要經濟體,但增速放緩還是引發了外界對于中國經濟是否會“硬著陸”的廣泛關注。中國知名經濟學家賀鏗認為,增速放緩在預料之中,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但未來仍面臨下行壓力。賀鏗分析說:“一是內需、外需增長乏力,促進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不足,因為經濟增長的真正原動力是內需和外需。二是財政貨幣政策,我直接了當地講,我認為這幾年是(有)失誤的(地方),導致金融風險在不斷加劇。前一些時候,所謂的“錢荒”已經給了我們一個預警。三是長期依賴投資保增長,就是保GDP的增長,導致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結構性矛盾突出。”
近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指出,宏觀調控要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期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中國經濟運行“下限”是多少引發各界熱議。賀鏗認為,經濟增長的下限應該是7%。他說:“要保持一定的收入增長、民生改善,經濟增長的適當縮短是需要的,所以我認為是7%。”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明顯回落。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這種現象值得警惕。他說:“今年一個標志性的信號是,收入持續兩個季度的回落,畢竟回落幅度很大,一下子降了三個(百分)點。我們學過基本理論的知道,經濟的傳遞從生產領域、金融領域,如果傳遞到收入領域、進一步再傳遞到消費領域,這說明回落的累計效應到了某一個區間,我們要高度關注。”
專家指出,與以往追求GDP增速相比,中國新一屆政府更希望利用經濟增速放緩時機來實施經濟結構調整、推進相關改革,從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克崮表示,增速放緩有利于改革,各方應增強對經濟變動降溫的承受能力。
“矛盾尖銳的時候才有利于推動改革,才有利于重新調整利益關系,下決心推進改革。在經濟發展的目標上,一定要調過來,我們用了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時間,由排隊很后變成了現在規模第二,但是同時我們在很多(經濟指標上)得了幾乎倒數第一,(經濟發展)不要單純的去追求量,忽略了質。”
對于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多位學者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中國的經濟只要不發生金融危機,不會有大的問題,各級政府應在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多作文章,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