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上半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6.5%,落后于GDP的增速,而去年同期是9.7%,且快于GDP的增速。他同時表示,經濟增速回落利于調結構,但直接影響了居民收入的增長需引起重視。
以廣西為例,上半年廣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剔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9%,比去年回落2.9個百分點,這與年前所提的年均增長12%的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昨日(7月29日),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長期低于6.5%,將影響到2020年收入倍增計劃的實現。
國家統計局最近指出,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649元,同比名義增長9.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4817元,同比名義增長1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唐鈞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5%,有點低,如果全年還是這么低的話,肯定對收入倍增計劃有影響。
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人測算,GDP年均增速達到7.1%左右,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未來8年就可以實現收入翻一番。
從目前來看,一些地方面臨比較大的考驗。
據統計,甘肅、黑龍江、貴州等省份也已經提出了居民收入倍增計劃。不過,在沒有剔除價格因素的前提下,甘肅增長10.9%、黑龍江9.7%、貴州10.2%,均低于預期要求。
在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會上,盛來運解釋稱,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回落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經濟下行期企業效益有所下滑,居民工資性收入的增速在回落;二是經營性收入增長速度回落,主要是外部經濟環境趨緊,企業的利潤有所下降造成的。
蘇海南認為,導致當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回落的因素較多,包括經濟增速下滑、勞動密集型企業生存壓力加大、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較少等。
為了順利實現收入倍增計劃,蘇海南建議,未來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保持GDP不低于7%的增長速度;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經濟發展質量;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完善居民增收和收入分配關系的政策等。
據了解,一般認為,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最直接的辦法是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今年7月,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表示,截至6月底,共有1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7.6%。
蘇海南介紹稱,李克強總理近期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的做法,對于完成倍增計劃而言,可能就比提高最低標準更為有效。“勞動密集型企業能夠更好地發展才有能力給工人增加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