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我國外貿領域接連迎來好消息,下半年外需將成為經濟企穩的重要支撐。
在8月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當前,國際市場的需求穩步提升,加上國務院出臺的促進貿易便利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逐步得到落實,我國進出口增速有望在下半年進一步企穩。
同時,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7月份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達到94.08億美元,同比增長24.13%,創28個月新高。延續6月份20%的高增長態勢。
“中國仍是全球首要投資目標市場”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2013年1~7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13.92億美元,同比增長7.09%。
制造業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造紙及紙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較快,增幅分別為330.6%、38.18%、36.71%。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56.43億美元,同比增長15.78%,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49.93%。
并且世界主要經濟體對華投資呈現回暖勢頭。7月,美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21.84億美元,同比增長11.44%。歐盟諸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46.37億美元,同比增長16.72%。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對華投資15.16億美元,同比增長58.25%。
沈丹陽說,6月份和7月份當月實際使用外資的數額出現了比較大的同比增長,一個直接的原因是由于部分投資額比較大的外商投資企業在近兩個月內出資集中到位。此外也和去年同期單月吸收外資波動、基數比較低有關。
他還表示,近兩個月利用外資快速增長和今年以來外資持續增長的趨勢是一致的,今年除了1個月是負增長以外,其他月份都是正增長,這個趨勢是一直保持的,不是這兩個月才出現的正增長。“這真實反映了外商看好中國投資環境,特別是服務業投資機會的實際情況。這也進一步證明了中國投資環境的競爭力”。
一份名為《選擇中國:跨國企業對改善中國投資環境的新見解》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仍然是全球首要的投資目標市場,70%已經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企業計劃在未來5年追加投資。
常年運作跨國投資項目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一位合伙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盡管反壟斷調查、歐美制造業回流等因素使得中國FDI在前兩年出現波動,但外國企業對華的信心總體并未改變。
他說,此前波動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全球經濟不景氣時,跨國公司決策自然偏謹慎,目前經濟形勢好轉后,中國市場仍是他們的首選。“與以往相比,更多服務業公司和新概念公司開始關注中國,因為中國在這塊兒起步很快,市場空白很大,本土企業競爭壓力也小”。
國內外需求提升有利外貿企穩
外需好轉不僅體現在直接投資,更鮮明折射于外貿領域。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7.8%,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其中出口增長5.1%,進口增長10.9%。7月份出口、進口同比增速相比6月份雙雙由負轉正。
沈丹陽表示,出口及與出口需求掛鉤緊密的加工貿易進口都有所改善。7月份我國對美國、歐盟、東盟的出口增長比較明顯,特別是對歐盟,1~7月我國對歐盟出口雖然仍是負數,但7月當月增長5%。
他還指出,7月加工貿易的進口同比增長5.3%,這也是一個新情況。因為過去一段時間一般貿易進口是增長,但加工貿易的進口是下降的,7月份加工貿易進口同比增長5.3%,環比增長17.4%。
沈丹陽說,當前,國際市場的需求穩步提升,加上國務院出臺的促進貿易便利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逐步得到落實,我國進出口增速有望在下半年進一步企穩。“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從企業反映的情況看,8月份的進出口很可能繼續保持比較好的發展勢頭”。
而在進口一端,強勁回暖主要歸功于國內需求旺盛。從7月大宗商品進口量來看,原油增長了17.8%,鐵礦石增長17.4%,鋼材增長9.2%。
下半年外貿進一步企穩,但應該不會有太出眾的表現。瑞銀報告指出,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歐美經濟僅呈現溫和復蘇、以及QE逐漸退出后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預計出口不會出現非常強勁的反彈。
有數據顯示,受國際市場采購淡季和人民升值影響,7月份珠三角中小企業外貿出口同比增長僅1.24%,景氣指數收于97.25,整體形勢依然欠佳,但預測8月會出現季節性增長,回歸企穩狀態。